Uffy按摩梳幫你梳緩忙碌的每一天

我產後落髮十分嚴重,常常一洗一掉一大把,讓我十分困擾。我變得非常不喜歡洗頭髮,也不喜歡梳頭。每次看到這麼多落髮,心情就很差。 後來看到黃大米的貼文提到「Uffy無非遠紅外線按摩梳」,看介紹有獲得台隆手創「母親節銷量排行榜第一」,連《ELLE》香港版 編輯也有推薦的按摩梳,就好奇入手了使用看看。 邊梳邊按摩頭皮, 還蠻舒適。 手柄設計獨特,握起來貼合手掌,用起來很順手。梳針部分則是精心設計,能夠深入頭皮,提供深層次的按摩,有效舒緩壓力。我第一次使用就莫名梳了一個小時,因為按摩起來太舒服了! 我還會順便脖子也梳一梳按摩一下,舒緩壓力。

而且他們造型輕巧優雅,攜帶方便,所以這次回台灣我也有帶回去梳。重點是造型看起來很漂亮,心情就很好。我用的是碳黑金針, 碳黑梳工序繁複,需要經過九道工序,木柄花紋十把挑一把,數量有限。核桃木的質感也很好,拿到時讓人愛不釋手。

使用一個月之後,我的頭髮似乎變多了, 比較多胎毛,看起來沒有那麼禿了!不知道是不是因為這次回台灣水質比較軟,再搭配按摩梳,效果還蠻不錯的,可以看我的之前之後照片比較圖。

有需要梳子的朋友可以參考他們的官網喔!

https://www.uffy.life

看到老高最新胎內記憶的影片說小孩流產可能是忘了糖果回去拿,會再來找媽媽。所以小K溜滑梯溜了三次才成功嗎?媽媽在努力的時候,你也在努力跟媽媽相見嗎?要哭了。明天要好好抱抱親親他❤️

私心推薦0-6個月育嬰好物!

嫩嬰太可愛,想買的東西太多!在這分享幾樣我覺得不錯用的東西!

尿布

Honest 不錯,很能裝,不會漏。可以睡過夜。honest圖案可愛,而且很多圖案可以選擇。

尿布垃圾桶

必買!有蓋子。不然房間會很臭!他是直立細長形,比較不佔房間空間。

Love To Dream Swaddle 系列

有分夏天Lite版本和冬天正常版本,主打讓嬰兒的手不會亂揮,然後嚇醒自己。同時雙手在臉兩旁的姿勢模擬在子宮時睡覺的姿勢,睡得比較安穩。小K有這個睡得好多了!必買!等到大一點會翻身,可以買transition 版本,慢慢把手解放出來。寶寶睡得好就是爸媽最大的幸福!

下圖為正常版本小號

下面這個是transition 夏天版本中號。

睡覺神器 Baby Merlin

比 love to dream更強效,但是比較厚,夏天建議買棉的那款,然後裡面不穿,開冷氣。冬天可以買micro fleece那款。白天午睡比較難睡,可以用這個。缺點是只能仰睡,怕頭型變太扁,所以是情況適當使用。

Baby Monitor

這台可以用手機app隨時隨地看,還可以看過去24小時回放,非常方便!畫質半夜黑暗中也很清晰,安裝容易,造型可愛!還可以用這個放音樂,說話。我覺得滿好用的。小貴,但是畫質比一般baby monitor好太多!

Baby Swing

這個我剛好買到二手的,還滿好用的。重點是他非常的穩固,不像一般的寶寶放上去會晃來晃去。其他的小K放上去晃來晃去就哭了,這個很穩固。還有各種模擬移動的姿勢幫助安撫寶寶。裡面還有內建白噪音等聲音安撫寶寶。

Halo Bassinet

我買的是二手舊版的。他的優點是比一般嬰兒床小,我放在書房。他還可以調整高度,和旋轉拉近。所以我調到跟我的桌子一樣高,這樣看他比較方便,他也可以看著我。這個也滿穩固的,寶寶在裡面睡覺沒問題,我就可以在這打這篇文章。

Baby Gym

他可以播放音樂連續25分鐘,小K就自己在那踢了25分鐘!讓我覺得這個買得太值得了!找不到其他可以播音樂這麼久的baby gym。而且我本來想說幹嘛要買踢踢琴,但是真的有差,他就是玩這個踢的比較久,也比較認真。我會隔一段時間旋轉他的位置,讓他看不同角度。解放媽媽的神器!

過夜神書

基本上月嫂和我們家就是按照這本書調整作息,他四個月就睡過夜,超過十個小時,從9pm – 8/9am。真是感恩吶!阿彌陀佛!

接副食品圍兜兜

這個可以套在任何椅子上,然後可以接住食物,衣服不會弄髒,也比較好清,也不用一直擦衣服,輕鬆多了。我會再套一個矽膠的可以接住食物,雙層防護!這個可以機洗。

目前這些是我想到比較重要的品項。要是我在想到別的,或是用到好用的,再跟大家分享!如果覺得我的文章有幫助到你的話,歡迎抖內

私心推薦職業媽媽部落客和播客

我成為部落客兼作家的初衷就是希望這個社會能夠多一些女性的聲音,成為媽媽後,我也想要追蹤其他的職業媽媽,聽到更多媽媽的聲音,在同溫層取暖,因為帶小孩真的好難!還要面對職場上的挑戰!所以我決定拋磚引玉,分享我自己私心推薦的職業媽媽部落客和播課,看看其他優秀的媽媽/準媽媽都是怎麼樣面對育兒和職場乘風破浪、兵來將擋、水來土掩!也希望激勵其他媽媽能夠多多分享不只是職場上的挑戰,還有育兒的挑戰!

矽谷輕鬆談

Jessica柯柯和老公肯吉一起主持知名podcast 矽谷輕鬆談,紅的不行!可以接業配的那種!也是因為他們非常用心準備洞悉業界的內容!我每次收聽都收穫良多!他們也剛生了個可愛寶寶,還到處旅行。我喜歡他們分享業界資訊分析,還有新手爸媽的心得。

我也曾訪問過柯柯身為數據科學家的業界祕辛和如何成為數據科學家。上集下集 在這裡。

Servus Belles Abenteuer in Deutschland 小貝德國冒險求生日記

小貝是 30+職行力 podcast 的主持人。她的podcast在職場podcast類別排行居高不下。大家可以去聽聽她訪問我女性如何在矽谷拼升遷的那集。她目前居住於德國。我喜歡她分享德國工作生活點滴。還有她最近試管成功懷孕,經常分享試管甘苦談,還有成為準媽媽面對新身份的心情轉換和調適。由於我也是試管成功,也是新手媽媽,特別有感!想要證明自己成為媽媽之後,不像世俗眼光認為就有所保留,依然無所不能!但是這樣的想法是否反而侷限了自己的自由?把自己逼到極限?這樣千迴百轉的複雜心情只有媽媽才懂!

工程師作家的轉行人生

Vanessa 是台大土木系畢業,在剛出生女兒的激勵下,毅然從technical writer 自學轉職成為工程師,現在在矽谷發光發熱!我喜歡她分享二寶媽的掙扎和如何克服,以及轉職的經驗分享,還滿勵志的!她還有出一本書分享她的人生「文藝少女的矽谷進擊:育兒、寫小說、當工程師,我全都要!」,大家有空可以去看一下!

N1的田野筆記About N1 in the field

任恩儀是在大學教書,從事教育研究。她經常在臉書分享育兒經驗,還有她如何成為學術期刊審核者和審核期刊的經驗。我還滿喜歡他分享學術界的文章,對工程師的我來說很新鮮。

芬蘭可可豆 Coco Talk in Finland

Coco目前旅居芬蘭,剛生了個可愛寶寶。我喜歡她分享芬蘭的生活點滴,非常新鮮有趣。然後她的IG限動經常分享育兒甘苦談,我真的看了要流淚了!很真實,不是濾鏡下的生活!媽媽們的生活崩潰才是日常啊!

以上是目前我想到的,應該還有很多遺珠之憾。也歡迎大家分享喜歡的職業媽媽的部落客和播客!也歡迎大家追蹤我的臉書專頁

女性的束縛:我不是在擠奶,就是在擠奶的路上,沒有人關心我想不想擠奶

這是一個加州藝術家用電線捲成一個女人的作品,她用盡力氣撐起身體,想要擺脫這一切枷鎖,往後仰的頭和下垂的手臂卻又顯示了精疲力盡的無力感,隔著玻璃,我都可以彷彿聽到她無聲地吶喊和抗議。幾年前去拉斯維加斯看到這個作品,我就非常的感同身受。我在那裡佇足良久,不忍離去。我感覺到我像是那個極力想要擺脫束縛的女人。我想要伸手幫她解脫這個痛苦,抹去她臉上的淚水。我想要鬆綁她身上所有的限制,還給她海闊天空的自由。這社會給女生太多的規矩,卻從未教我們做自己。女生應該這樣,女生應該那樣。我就問你一句:憑什麼你覺得怎樣,我們就要怎樣?套句楊丞琳的歌詞:我不做自己,誰來做我自己?而這樣的感覺在我成為母親之後,更是深刻地體驗。

從孩子出生的那一刻起,大家就預設母親應該要犧牲自我,給孩子最好的,即使這樣做的CP值並不高,或是母親想不想這樣做,或是母親有不想這樣做的理由。沒有人關心母親的自由意志。一切都以小孩為中心,懷孕的時候我是個裝著孩子的容器,生產後我是一切以小孩為最高指導原則的乳牛。在醫院醫生護士劈頭就問你擠奶了嗎?下一個問題是你一天有擠八次奶嗎?灼熱尖銳的眼神帶著強烈的批判性,彷彿不這麼做我就不是一個合格的母親。沒有人問我你想不想擠奶?你是否有不想擠奶的理由?當你一天被問十幾次,個性倔強如我也只能低頭囁嚅:「有的。我有準時擠奶,但是擠不出什麼。」生出孩子之後,只要寶寶有什麼狀況,大家第一個懷疑的對象就是我。寶寶哭鬧睡不好,是不是我吃了什麼?寶寶拉肚子是不是我吃了什麼?寶寶皮膚有疹子是不是我的問題?搞得我整天神經兮兮,精神緊繃,動輒得咎,壓力巨大。我就是正常吃,正常睡,一天擠八次奶,不是在擠奶,就是在擠奶的路上,我生產的傷口還在復原,每天睏得要死,我怎麼知道寶寶會這樣。

束縛女性的不只是這個社會,很多時候還是女性自己。按理說哺乳的時候是可以喝咖啡的,只要時間計算好,殘留在母乳裡的咖啡因很微量,理論上不會影響到寶寶。但是偏偏我的寶寶對咖啡因特別敏感,即使我喝的是咖啡因較低的茶,哺乳時間也計算過,他還是嗨翻天,更別說我最愛的拿鐵。我的人生就這麼點小確幸,喝杯咖啡,現在卻造成我很大的困擾。

某天早上我想喝杯拿鐵,斟酌再三,猶豫了十五分鐘。猶豫的點在於喝了接下來兩次擠的奶都不能用,因為有咖啡因,寶寶會睡不好。想喝因為嘴饞,而且覺得一兩次奶沒用到也沒關係。但是現在因為之前Abbot奶粉有問題大規模回收,外加廠房尚未通過檢查恢復生產,全美配方奶粉大缺貨,網路實體店面都不好買。更別提疫情造成的缺工缺料和運輸問題,簡直是雪上加霜。拜登還跳出來說政府已經在跟廠商協調加速生產,並且派軍機從歐洲運奶粉到美國。這樣的節骨眼浪費母奶太可惜。就這樣千迴百轉自我辯論許久,內心百般膠著,最後決定不喝。

其實眼光放長遠來看,家裡目前奶粉存貨夠,政府動員起來之後應該幾個月也會緩解。今天不管是喝或不喝應該都不會有太大的影響。我在理性與愧疚感中拔河,消耗了自己,一整天就想著這杯沒喝到的咖啡。但其實這種束縛與痛苦都是自己賦予自己的。小孩沒有要求你犧牲。難道他長大後還跟他說媽媽為了你咖啡都不敢喝。這不是情緒勒索嗎?他又沒有要求你這麼做。沒有辦法掙脫的是你自己給自己上的枷鎖。相對而言男生就比女生少非常多這樣的情境。他們不用在懷孕或哺乳的時候煩惱自己的一舉一動會影響寶寶。他們只要說個幾句,就可以告訴自己他們已經盡力了,媽媽不聽也沒辦法,問心無愧。媽媽則是一直要跟愧疚感搏鬥,只是對手始終是自己。

現在我已經退奶,身心靈終於自由輕鬆很多。那天吃飲茶的時候,我喝著香片茶,突然驚覺:「啊!我怎麼在喝茶?寶寶怎麼辦!」後來才想到我已經停止哺乳了,這才鬆一口氣。放過自己之後,我才終於感覺我是個獨立的自由個體。壓力減輕了,我反而更有精力和精神來照顧寶寶。我想寶寶更需要的是一個快樂的陪伴他的媽咪,而不是一個為了哺乳把自己逼瘋的媽咪。所幸現在也越來越多的討論關注在媽媽的身心健康上,期許有一天所有媽咪都能夠隨心所欲地做自己最舒服的決定。

滿月頭

今天月嫂幫小K剃滿月頭,要看時辰剃,寓意希望他乖巧又頭好壯壯。先剃三分頭後,頭髮收到紅包袋之後可做胎毛筆。接著洗澡。澡盆裏放石頭,十二個一分錢硬幣,七種不同顏色的花,兩顆煮熟的雞蛋。石頭代表頭好壯壯,雞蛋代表雞蛋臉,硬幣代表月月有錢財。小K剃完頭之後還是帥帥的。

武林奇才

今天小K第一次翻身,月嫂嘖嘖稱奇說她帶孩子這麼多年,第一次看到不到兩個月就會翻身的寶寶。為娘鳳心大悅。小兒骨骼清奇,天賦異稟,實乃奇才也。混沌的武林一顆閃亮的新星已冉冉升起!小K既出,誰與爭鋒!

忙碌的月子生活

一天總共花3小時擠六次奶,吃飯洗澡花3小時,睡覺花10小時,餵奶和顧小孩花3小時,這樣總共19個小時已經沒了,剩下零碎的5小時。五小時還要拿來轉職水利工程師,疏通我經常塞住的奶管,外加惡補育兒知識,還有兒醫婦科回診。就這樣重複的一天一天就過了三個禮拜,時光飛逝。看似枯燥乏味,但是每天都可以看到小K一點一點的成長。體重又增加了一點,腿又能伸直了一些,眼睛慢慢能聚焦了,手又更有力氣揮舞了。這樣微小的幸福大概也只有父母能體會吧。什麼netflix斷崖雪崩四十幾趴,什麼馬斯克準備了幾百億磨刀霍霍向推特的腥風血雨,都顯得很蒼白。跌就跌吧!買就買吧!讓暴風雨來得更猛烈一些吧!(感覺比產前更嗜血的女工程師)

產後兩個禮拜

產後兩個禮拜,恢復得不錯,已經不需要再吃止痛藥和軟便劑,坐著基本也沒什麼問題。這些稀鬆平常的事情對剛生完的產婦來說都是個挑戰,特別是大便的時候真的很緊張傷口會繃開,幸虧我復原的不錯。月嫂和神隊友的加持之下漸入軌道,塞奶也順利地解決了。小K也很健康。今天換尿布的時候,也順利地躲過了噴尿攻擊。萬幸。還好訂了兩個月的月嫂,可以再躺平一陣子。真希望可以留她到年底,不過她到年底都訂滿了。

現在矽谷月嫂聽說一個月要八九千美金,再加上小費。從台灣請月嫂來要六七千美金,有些也喊到八九千,還要包機票和回去隔離的旅館錢以及小費。如果是洛杉磯來的話,要包$500美金車費。花費十分驚人。

新手媽媽菜逼八,要處理好多事情和身體復原以及荷爾蒙震盪帶來的心情起伏。每天就是擠奶x6、買小孩東西、看兒醫、弄保險等。還好有月嫂和神隊友carry ,不然就更手忙腳亂了。月嫂哄到快入睡的小K一到我手裡變成爆走彈,內心也是有點沮喪,但其實我才當媽媽不到兩禮拜,是要怎麼樣。那麼厲害我請月嫂幹嘛。除此之外我還要提醒自己可能是baby blues 荷爾蒙造成的情緒起伏,負面情緒終究會過去的,跟午後雷陣雨一樣。每天慶祝一些小勝利,像是獨立換尿布沒出差錯。一天一天過,孩子終究會長大,也許一眨眼我就開始懷念小不點捧在掌心的溫度。

生產日母難日

距離我進醫院催生到今天剛好一個禮拜,卻彷彿像過了一個世紀那麼漫長。由於羊水不足,正常是 7 到 10,我是 3,所以星期五預產期當天看完醫生,星期六下午立刻就提著包裹入住醫院催生。醫生先是給我塞了藥劑,要等十二個小時,這中間不能打無痛,因為要開到一定的指數才能打。期間陣痛陣陣襲來,我痛的哎哎叫,恨不得揍神隊友兩拳。後來又打了催產針,結果因為IV沒弄好,手腫得跟麵包一樣,催產針都沒有打進血液裡,難怪子宮頸沒什麼開,好不容易重新在右手打了催產針,才漸漸開指。好心的護士給了我藥效八小時嗎啡,但只能打一次,後來給了藥效一小時的止痛藥,但只能給三次。幸而後來我打了無痛,才漸漸舒緩。接下來就是一直等待。後來開到十指後,護士開始教我像便秘一樣的把寶寶推出來,他和神隊友各架住我的腳,隨著陣痛來襲的時候使勁的推,但是不知怎麼,總是施力不對,推不出來。沒有陣痛的時候,就是發呆等待,非常平和,像是暴風雨前的寧靜。後來醫生到了說要用真空吸引器把寶寶吸出來,然後說再不行要推去剖腹了,換了另外兩個護士個架住我的一隻腳,醫生拿著吸引器在我的前方,神隊友在我的左側,陣痛來的時候,三四個人圍著我同時大喊 Push Push Push! 手術台的燈光刺眼,我看不清,耳邊都是醫護激動的吶喊聲,我使勁的推,置之死地而後生,臉漲得一片通紅,終於在最後一推,把小K給推出來,推完之後臉色發白,彷彿做了一場夢。接下來就是兵荒馬亂,不知今夕是何年的一個星期一眨眼就過了。

產假第一天

[2/28/2022 產假第一天]

放產假前計畫了非常多,像是去試試新的網美咖啡店,在街頭悠閒的帶著麻吉散步等,但是真正放了產假之後,完全不是這麼回事。身體極其疲倦,不聽使喚,清醒的時間很短暫,也很零碎。很多事情必須在我清醒的時候趕快做,像是上醫院的線上課程,切水果,煮飯,因為可能馬上我又要去睡了。

昨天十二點睡覺,早上六點多起來,吃個早餐,看個年代向錢看和華視三國演義,九點就睏得不行,又回去睡回籠覺,一覺醒來已經十一點半。吃完中餐後,和神隊友散個步,回來打個兩圈線上麻將,又睏到爆炸,又去睡覺。醒來已經四點了!!!之後我上了兩堂醫院的課包括生產和疼痛管理,接著煮晚餐,和神隊友及麻吉去散步。目前希望能夠撐到十二點在睡覺,這樣可以不用半夜起床。。。好累。比想像中的累。

怦然心動的倒數一百天

再一百天就可以看到小K啦~今天也是神隊友第一次從我的肚皮上感受到小K在踢我。我能清楚的感受到肚子裡強而有力的飛踢或是翻滾,不過隔著肚皮,神隊友只能感受到微微的震動。他很吃驚地說他就這樣一直踢嗎?他不知道小K以後可能是奧運健將!

三年前的聖誕節一路走來。。。

三年前2019年的十一月,我到波特蘭進行第一次的試管嬰兒植入手術,後來生化妊辰失敗告終。這種從有到無的被擊潰的感覺使我幾乎崩潰,日日以淚洗面,還寫了首詩祭奠檸檬子。為什麼叫他檸檬子呢?因為當時不到六個禮拜,他大概就跟檸檬子一樣大,然後我就失去他了。神隊友也非常傷心低落,於是他大刀闊斧的拍板定案決定聖誕節帶我去倫敦和巴黎度假散心。

在倫敦看了大英博物館,倫敦大橋,參加了盛大的Hyde Park聖誕市集。

在巴黎參觀巴黎鐵塔,凡爾賽宮,羅浮宮,三個聖誕市集,還吃了至今難忘的米其林餐廳

之後更在一月份殺回台灣投總統大選,大吃大喝後,再飛去日本玩,繼續大吃大喝,也朝聖了日本的米其林料理。

那時的我並不知道將有疫情來襲,並不知道我即將三個月足不出戶,並不知道那將是我這幾年來最後的米其林餐廳。回美國後,武漢肺炎就席捲全球。我在疫情開始之初,還不是很嚴重的時候,2020 三月再度飛到波特蘭進行第二次植入,再以同樣結果失敗告終。這種苦也只能打落牙齒和血吞,含淚默默自行消化癒合。而在此同時還經歷了公司大規模裁員,職場上也十分不穩定的亂流。

因為疫情,我就專心在家寫文章拍影片,暫時不去想懷孕的事。但是我再怎麼分散我自己的注意力,都無法弭平我的傷痛,也無法獲得平靜。所以我決定再次將胚胎運到矽谷,重起我的試管嬰兒之旅。並且在2020 十二月帶麻吉回家。

接下來就跟大家知道的一樣,我終於順利懷上了!今年2021的聖誕節我不但有神隊友,麻吉還有小K在肚子裡陪我,像夢一樣。我非常感恩。回首這三年來,著實不易。感謝老天爺和現代發達的生殖科技,我和神隊友才能得償所願。今年聖誕節結束,我也進入了第三孕期,明年2022三月就可以看到小K啦!到時就是另一段旅程的開始,我非常期待!希望總在雲後面。也祝大家雖然經歷風雨,但終究能看到彩虹!

photo of mountain under cloudy sky
Photo by Evgeny Tchebotarev on Pexels.com

試管嬰兒 IVF 有用資訊

這些都是根據我自己和周遭親友的經驗來分享的。每個人的狀況不同,具體還是要根據個人情況和醫師建議來評估喔。裡面的價格和保險補助也都會隨年份改變,大家可以做之前再做確認。分享這些給大家當個參考。如果覺得我的文章有幫助到你的話,歡迎抖內

我個人經歷

在這簡略地說,中間太多枝微細節跌宕起伏目前無法一一交代,等我心情整理好,也比較有空的時候再說。

在決定尋求專業醫療幫助之後,我開始看婦產科醫生。他給我開了幾個月的排卵藥,讓我多排一些卵增加機率。幾個月後都不成功,於是我開始考慮要做人工受孕(IUI) 還是試管嬰兒(IVF) 。根據資料,30歲以前女性每個月自然受孕的成功機率約25%,30~40歲約10%,年過40,要成功懷孕機率低於一成。人工受孕機率是 30-40%. 試管嬰兒的成功率在波特蘭的診所以我的年紀可以到六七成,所以32歲的我決定直接做試管嬰兒,不想浪費時間做人工受孕。當然也有人人工受孕成功的。或是醫生也可能會建議你先做人工受孕,一方面比較不用打那麼多針,吃那麼多苦,一方面價格也比較便宜。所以有些醫生會建議循序漸進,從排卵藥到人工受孕到試管嬰兒。你也可以自己要求直接做試管嬰兒。大家可以根據醫生建議和自身狀況評估。

我最後選擇了在奧瑞岡州波特蘭知名的試管嬰兒診所 ORM,診所資訊在後面章節會交代。這是朋友推薦的,非常專業也非常愉快。我打了很多針,吃了很多藥取卵,其中有18顆成熟的卵,其中15顆成功受精,培養到第五天後,有12顆存活下來。經過染色體測試和基因測試後,有七顆可以植入。所以我最終冷凍了七顆。

之後植入兩次都失敗,而且都是biochemical pregnancy (生化妊娠)。也就是在你植入後,過大約兩個禮拜醫生會讓你去抽血看你的hcg數值,要超過一定數值代表妳懷孕了,但是還聽不到心跳。在聽到心跳之前,胚胎停止發育就是biochemical pregnancy. 我兩次都是一開始hcg數值有上升,後來不到六週就下降,代表胚胎萎縮,沒有成功發育,也沒有聽到心跳。醫生說這很稀少。我也明白這意味著我需要debug,看看到底是著床的哪個部分出了問題。是子宮的環境問題,著床時間問題,還是其他問題?因為胚胎做過染色體和基因檢查,所以胚胎有問題的機率較小。

接著疫情就來了,就休息了一年。之後決定把胚胎運到矽谷,減少坐飛機的風險。找了新的醫院PAMF Fertility和醫生。重新做了一系列的檢查,查出之前切過的子宮息肉(polyps in uterus)又長回來,再次進行切除,切了八顆,不然不易著床,或是容易流產。醫生同時建議切片檢查子宮內膜異位,這個檢查叫做Receptiva,以及ERA來看最佳著床時間。我另外叫醫生在同一個切片檢查裡做ALICE 和 EMMA檢查。這些資訊下面章節會解釋得更詳細些。以我個人的經驗,ERA 檢測會拿一個東西把你的陰道撐開,然後取一些切片,小痛,但是速度很快不到5分鐘。不需要麻醉,可以立刻自己開車回家。不過我是神隊友陪我去的,所以是他接送的。檢查完後,發現我的著床時間比一般人晚一天,所以需要調整療程。醫生忘記做子宮內膜異位檢查,但是我們還是決定繼續進行植入,不行的話,下次再做子宮內膜異位檢查。第三次植入後終於成功了,預產期 2022 三月底。一路到此提心吊膽,不知流了多少淚,打了多少針,吃了多少藥,承受了多少焦慮和自我懷疑。希望這次能夠成功順利生產。

診所和相關資訊

挑診所和詢問醫生的問題

他們的胚胎是培養到第三天還是第五天?

有些第三天到第五天胚胎會淘汰一半。但是第五天胚胎植入成功率較高。高齡產婦或是胚胎數量少者則可以考慮用第三天的,因為沒幾顆的話都植入試試看。具體還是看醫師根據個人情況推薦。

植入一個或兩個胚胎的成功率多少?根據你的年齡和情況醫生建議植入幾個?

通常會有根據女生植入年齡的成功率可以參考。美國可以參考政府CDC的官方資料。根據法律規定,美國診所必須回報成功率。但是要注意有些知名診所會接比較困難的個案,有些診所就不接以提高成功率。所以還是可以多方詢問參考。台灣要申請補助的話35歲以下只能植入一顆,36-44歲最多植入兩顆才符合補助條件。兩個都成功的話可以到時再考慮減胎。也有聽過一次植入四個,成功兩個,生出雙胞胎。以個人情況和醫師建議來評估。我三次都是植入一個。

在當地做還是回台灣做?

美國是世界試管嬰兒成功率第一高的,台灣是第二。價格來說美國大約兩三萬美金。有些保險有 lifetime maximum,最多終身支付三萬之類的。還要看診所是否收你的保險。台灣大約一次五千美金,便宜很多。但是還是要考量工作情況是否可以遠端,是否有家人配偶可以在當地或台灣支援和財務狀況等等。試管嬰兒幸運的話兩三次可以成功,但是有些人曠日費時花費數年,所以要根據自己情況評估。

診所和胚胎運送公司資訊

我第一家診所:ORM Fertility 美國知名的試管嬰兒診所,後來因為疫情我把胚胎運到加州來移植。我是找 Dr. Hesla。我的檢查都是在加州當地做,然後取卵和植入前幾天再飛到波特蘭診所。

我第二家醫院:PAMF 我是找 Dr. Mary Abusief。選擇原因離家近,並且保險有支付,成功率和評價也都不錯。

胚胎運送公司:

需要注意接收的醫院能否解凍胚胎。每家的冷凍解凍技術不同。

Cryoport : 我最終選擇這家。這是ORM and PAMF都推薦的運送公司。$1300左右從奧瑞岡州運到加州。我有買他們包的保險。過程合作愉快。

IVF Couriers: 這是另外一家診所推薦的。

可自費做超音波檢查的診所 :

LRD Scan 在矽谷南灣Los Gatos。

試管嬰兒費用

2019 一月ORM

大概三萬多,包括前期的超音波抽血,打針藥物植入等。電話跟醫生看診的話一次兩百多。平常都是跟coordinator聯繫。實際總共付出多少錢不可考,我已付到頭昏眼花,至少三萬多。還要加上我去波特蘭的飛機票和旅館錢。由於他們不收保險,我全部自費。這還不包括保險幫我支付的藥物費用。藥物我是直接跟CVS藥局訂的。我們公司有一萬塊終身的不孕症藥物補助。我在ORM就用光了。這個跟取卵植入檢查等的診所費用是分開的。包括了各種賀爾蒙打針藥物,針筒,酒精棉片,針筒丟棄盒,各種藥丸。有些打針藥物非常貴,動輒幾百塊,好幾種藥物加起來就數千塊。而且你也不知道要用多少,醫生根據你的數據會每天跟你說打多少,所以你要買夠,多的過期就浪費了,也沒辦法。照片裡只是一小部分的藥物。

2021 三月矽谷PAMF

2021 三月跟PAMF拿到的重新取卵植入估價是 $22900,如果自費的話可以打八折,就是$18320。

取卵加冷凍是$17000,包括了$3422的embryo biopsy fee (胚胎切片費用)。一次植入是$5900。胚胎基因檢測不包括在這個估價裡。所以兩萬多是只有包一次植入,每次植入都要再多花$5900。

神隊友公司一年不孕包$5000,終身一萬五。但是用了這五千就不能打八折。我們公司不孕症包三萬塊,但是是終身三萬塊,用完就沒了。由於我在波特蘭的ORM還有胚胎,所以雖然PAMF在保險裡,但是保險不給付。除非我把冷凍的胚胎用完之後,才會開始給付。所以最後我決定從ORM運胚胎到矽谷。由於使用現存胚胎,所以保險給付植入費用,我沒有付錢。但是由於保險藥物補助我在ORM已用完,所以藥物的費用都是自費。

美國科技公司福利補助

levels.fyi現在可以看各個公司的福利,還可以根據福利來看各個公司提供什麼。像是想要做試管或是人工受孕的人可以直接點選fertility asistance. 超級方便!

植入胚胎之後的術後保養

ORM 植入經驗和PAMF的比較

我是飛到波特蘭ORM的診所進行植入。在植入前幾天,他們有做模擬植入(mock transfer),看看胚胎放在子宮哪個位置是最適合的。這個是PAMF 沒有做的。植入當天術前規定時間內要喝很多水,讓子宮保持在適合植入的位置。我緊張的要昏過去了,心臟撲通撲通的狂跳。這是一個非常簡單的手術,但是對於未知的焦慮快要把我給撕裂了。

到了診所後,他們讓我換上手術服,還吃了一顆抗焦慮的藥,幫助緩和情緒。這個也是PAMF所沒有提供的。到了時間後,我就被推進手術室,神隊友跟我一起進去,穿了全身的醫護人員的衣服。他們給我看了我的胚胎的照片,然後就進行植入,也就是把胚胎放進我的子宮裡。過程沒有麻醉,完全不痛,大概才五分鐘。然後他們就推著病床把我送回單獨的病房,讓我在裡面躺半個小時。這半個小時我睡著了,不知道是不是藥物的關係。之後醫生過來說手術很順利。由於我入住在診所正對面的旅館,他們就把我放在輪椅上,由護士推著我到對面旅館門口,就開始我的兩天臥床之旅。除了上廁所之外,不能起床。在床上上半身不能超過四十五度,可以翻身。

這也跟PAMF不一樣。PAMF植入之後,立刻讓我起身從手術房走回手術準備室。不過距離很短。我要求躺十五分鐘再起床,他們說沒問題。十五分鐘後,我就自己起身到樓下,神隊友在樓下接我。由於疫情關係,全程我都是自己一個人,神隊友不能陪我。PAMF也說術後不需要臥床,可以自由活動,只要不要激烈運動,心跳超過120就可以了。但是我還是臥床兩天,以策安全。同時我請了兩個禮拜的假,剩下的時間就悠閒的帶著麻吉到處逛逛,保持愉快的心情。ORM術後我沒有請假,臥床兩天後就回去正常上班,後來萬般後悔,是不是我休息不夠。但是第二次有請一個禮拜假也沒成功,所以好像也沒啥關係。請假也是要精打細算,飛過去波特蘭可以在那裡遠距工作,臥床兩天就不工作了。但是誰知道我到底需要植入幾次,總不能每次都請兩個禮拜的假,我也沒有那麼多假。而且一直請假也不太好。不過後來疫情發生,就停了一年,假期就不是問題,所以PAMF術後我就請了兩個禮拜的假。

ORM 植入術後指示

PAMF 植入術後指示

增加植入成功率的檢查

Igenomix 三合一子宮內膜檢測

可以一次做三合一的子宮內膜切片檢驗 EndomeTrio,增進植入成功率。

會送到美國的Igenomix實驗室。我是兩次植入失敗後做這個檢查,可以依個人情況考慮什麼時候做。

子宮內膜異位 Endometriosis(巧克力囊腫)

可以在跟上面三合一同一個切片檢查 biopsy一起做。這樣一個切片檢查可以檢查四樣,比較節省時間。做這個檢查,這個月經週期就不能植入。

人工輔助性孵化 Assisted Hatching

我第三次移植的時候,醫生有建議做這個增加成功率。但是在移植當天,胚胎解凍之後已經孵化,所以最終不需要做這個步驟。

排卵試劑推薦

ORM叫我買clearblue的牌子,而且千萬不可以買有會閃的笑臉那款,要買只有空白臉跟笑臉兩個選項的那款。會閃的笑臉那款很容易給出假陽性的結果,不準確。而且測的時候要用那天的第二泡尿,因為第一泡尿太濃,也容易有假陽性。第二泡尿比較麻煩,因為通常會撞到上班時間,不然就要更早起。我只能說看你有多有決心(絕望),來決定使用第一泡或是第二泡尿。而且有時候尿不出來,或是只有幾滴,或是要尿的時候又想大便,內心真的是幹意無限。不過你並不孤獨,很多人都跟你經歷過一樣甚至更多的痛苦。

https://amzn.to/3mTdizZ

有用的資訊來源

podcast: 趙小僑的勇氣媽咪我懂你 :請專家講很多試管嬰兒專業知識

診所療程說明:王家瑋婦產科診所 生殖醫學暨試管嬰兒中心 ORM Fertility

FB: 烏烏醫師 :禾馨診所婦產科醫師,講很多懷孕知識和備孕知識

伴侶和家庭的支持

試管求子之旅這條艱辛且孤獨,最好是能夠有伴侶或是家庭或是朋友的支持。在這有個前提就是你要願意讓他們幫助你支持你。這話聽起來很反直覺,但是事實是這樣沒錯。你如果逞強,不願意讓他們提供心理支持和協助,那誰也沒有辦法幫你分擔心理的重擔。

我一開始的時候,覺得抽血照超音波都自己去就可以了。有時候早上七點的超音波,一大早冬天六點天還黑,冷風颼颼,我就自己開車出門了,到半個小時車程以外的診所照超音波。有時候一個禮拜要去兩三次,還要趕去另外一個地方抽血,接著在十點前趕到公司上班。後來第一次植入失敗後,神隊友就主動說以後所有的抽血照超音波,他都會載我去。有他的陪伴,立刻覺得安心舒服很多。

此外試管療程要打很多針,我打了上百針應該有,都是神隊友幫我打的。有時候打肚子,有時候打屁股上方卵巢的位置,有時候要左右交替打,不能打在同一邊。常常打完針的地方都是紫青色的瘀青,看起來很嚇人。兩個人一起比較有共同作戰的感覺,比起自己孤軍奮戰來的好多了。他也更能體會女性經歷試管療程的艱辛,和這孩子的得來不易。我朋友因為老公打針很痛,所以都自己打,家事也自己扛,那老公想幫也束手無策。所以願意讓伴侶或是家人支持你,分擔你的辛苦,你會輕鬆很多。而伴侶也應該主動詢問有什麼可以幫忙的,不管是陪伴,分擔家務或是計畫放鬆的旅遊和外出吃飯都很有幫助,也可以讓未來媽媽心情更好,增加成功率。

心理支持資源

求子之路有時候很艱辛孤獨,再加上打針賀爾蒙的催化,對心情的影響滿大的。以下為一些有用的心理支持的文章。建議保持運動習慣,讓自然產生的腦內嗎啡幫助穩定心情。如果這些加上書都沒有太大的效果的話,可以找專業的心理諮商,再不行就找專業的精神科醫師。

韌性(Resilience):跟著賓州大學學習跳脫思考陷阱從而提升韌性

韌性:跟著賓州大學學習如何控制焦慮並增加正面情緒(ㄧ)

韌性:跟著賓州大學學習如何控制焦慮並增加正面情緒(二)

當下的力量:找回每時每刻的自己讀書心得

Option B 讀後感

FAQ

  1. 早生還是晚生?

年輕的時候我爸媽催著我生說,早點生才有體力帶。後來年紀漸長,他們就改口說,年紀大生財務狀況好,可以提供孩子比較好的環境。我想他們應該想說有生就好。我個人覺得看個人生涯規劃。有時候想生生不出來,有時候無心插柳柳成蔭。如果計劃在35歲之後才要生的話,我個人建議可以考慮先凍卵,或者是凍胚胎,這樣就有彈性的多。人生沒有太多的後悔藥,這是其中一個。

2. 什麼時候說懷孕?

一般來說習俗是三個月內不說,只跟最親近的家人說,因為三個月內不穩,容易流產。我個人覺得是看你的個人的心理承受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強健的可以跟親朋好友說,如果你覺得說出來可以幫助你舒壓的話,並且你也不會在意別人可能的閒言閒語,或是一大堆意見指導。我個人是三個月內只跟幾位家人說,因為我失去過兩次,不想要大張旗鼓,我的心靈已非常脆弱。在公司的話,因為是遠距工作,大家看不出我大肚子,我是五個月的時候跟我老闆說,之後再陸陸續續告訴一些合作比較密切的同事。如果是在辦公室上班的話,他們看到你三個月過後肚子大起來,應該也就知道了,聽說是不用特別說。我跟老闆說的時候,他的態度是滿正面的,並沒有刁難我。但是我的確聽過懷孕被老闆刁難的悲慘案例,所以可以晚點說就晚點說,也是要看你老闆是哪種人,可能會有什麼樣的反應。早點說對你也沒有什麼好處,反正產前三四個月他們看肚子也會知道,也足夠公司規劃。一般來說辭職都給兩個禮拜的通知,幾個月前的產假通知非常足夠。

3. 可以選擇性別嗎?

台灣法律規定不能選擇性別。美國可以選擇性別,也可以不選擇。如果你的胚胎有做染色體檢查,就可以知道性別。植入前要簽植入同意書,註明要植入幾顆,這時候就可以填寫選擇的性別。有些醫院比較粗心大意,不會特別問你,你要的話,要自己提醒他們,不然重簽的話,還要再跑一趟。因為簽這個文件,需要在醫院有人見證,或是自己簽好拿去公證,再寄回去給醫院,證明文件的有效性。

結語

生死有命,富貴在天。在追尋孩子的同時,也不要忘記愛自己!祝福大家一切順利!也希望這篇文章能夠幫助到你!

喜歡的話,歡迎分享和追蹤我的社群網站!

我的臉書粉專 : 矽谷資深女工程師

我的IG: @femalepowersv

我的Youtube: 矽谷資深女工程師

Powered by WordPress.com.

Up ↑

%d bloggers like th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