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地避難半年後的舊金山依然聲嘶力竭的吶喊

武漢肺炎肆虐從三月開始到現在,已經將近半年。我住在矽谷舊金山灣區的南灣,終於鼓起勇氣進城去瞧一瞧,看看就地避難半年後的舊金山變成什麼樣子?從疫情開始到現在,我們還沒有在外面上過廁所,害怕過多的跟病毒接觸,所以我在前一天就把行程排好,先去文青日式豬排三明治店吃飯,然後再去附近的著名景點彩繪女士閒逛,拍一些假掰的IG美照打卡。

到了三明治店附近,我們停在了後面巷子的停車場,然後走去店裡。出發前老公問我說這地區是否安全,我拍胸脯保證說:這麼文青的日式店面,這地區應該很安全!然後一踏出停車場,就看到滿地的垃圾,還有溢出垃圾桶的一大堆垃圾堆積在地上。再往前走,看到有一個很像電影幫派份子的鏡頭,一個人蹲在人行道的一邊,另一個人叉著腰站在人行道的另一邊破口大罵,髒話連篇。我們快步從中間經過,不想惹事。

接著前面是一個很熱鬧的餐廳。人行道上擺滿了戶外用餐的座位,人潮擁擠,只留出中間一條讓行人通行的道路。顧客們或拿著酒杯,桌上擺滿了佳餚,配著餐廳播放的音樂,氣氛歡樂。此時一個捲頭髮的女子穿著破爛的緊身上衣,憤怒地握緊拳頭,大聲的嘶吼著,一邊在空中用力的揮拳,看起來像是有嗑藥的樣子,或是精神不太正常。她從歡樂的人群中走過,顧客們依然旁若無人地用餐。這場面說多荒謬,就有多荒謬。彷彿像是在一個平行的世界。以電影的角度,餐廳喧囂的背景化為黑白畫面,她像一團憤怒的火焰在中心燃燒著怒吼著,卻被全世界忽略。

再走了幾步路,到了日式豬排三明治店Stonemill Matcha,店面一如網路上我看的一樣文青。年輕男女排著隊悠閒地等待,幾桌客人坐在戶外喝著一杯五六塊的抹茶,吃著一份將近六七百台幣的日式豬排三明治,在陽光下一切如此歲月靜好。剛剛的滿地垃圾,幫派場景,憤怒地揮著拳頭的女人都好像是好幾個世紀以前的事了。我們也跟著點餐排隊。就在我們等待的時候,我開始拍一些假掰的文青照。這是我比較熟悉的氛圍。突然一個衣衫襤褸的人走來,拿起店門口垃圾桶裡的飲料,旁若無人的直接打開蓋子喝掉,就在現場二十幾個人面前。這種衝突的荒謬感強烈的衝擊著我。此時店員剛好端著我們的餐點剛好走出來,看到這一幕,也沒有說什麼,就叫我們的名字。我們拿了餐點也就離開了。但是這一幕卻讓我印象十分深刻。不知道為什麼,我突然想起了一句詩: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舊金山到處都是黑命貴的標語,不管是在商店櫥窗裡,還是許多住家窗戶玻璃上,都貼著斗大的大寫字母的BLACK LIVES MATTERS。你可以感覺到這個城市聲嘶力竭的吶喊著,對於種族歧視的憤怒。除此之外,還可以看到很多對於最近剛過世的女權主義先鋒最高法院大法官露絲拜德金斯伯格,簡稱RBG,的紀念。住家的窗戶玻璃上貼著RIP RBG,還有人掛著斗大的橫幅上面寫著 We Won’t Let You Down, RBG。(我們不會讓你失望的,RBG。)你可以感覺到有另外一群舊金山人正在揮舞著雙手宣揚著女性主義。他們對訴求如此渴切,我彷彿聽到了他們在標語後焦急的跺腳聲。對他們來說,自己默默的支持是不夠的。他們要讓全世界聽到!

在著名的彩繪女士景點對面公園,我們悠閒的漫步。地上的漆黑的柏油路上用白色粉筆寫著斗大的大寫字母的標題:BE KIND TO ALL (對所有人慈善)。舊金山人到底有多少訊息需要吶喊,需要傳遞?在商店櫥窗裡,在住家玻璃上,在牆壁上,甚至在公園馬路上,到處都是人們吶喊的足跡。到底是什麼讓他們如此焦躁的吶喊?

過去十年來大量的科技公司的進駐,無疑的加劇了貧富差距的落差,撕裂著當地社區。新來的科技新貴們帶來了高漲的不堪負荷的房價,擁擠的交通,高昂的物價,即便是就地避難半年,許多科技人可以遠端工作,選擇搬離舊金山到房價較為親民的近郊,舊金山市中心房價依然高不可攀。再加上這波疫情衝擊最深的就是小商家和餐廳,以及許多賴此維生的當地社區。科技人因為可以在家工作,財務幾乎不受影響,更加拉大了貧富差距。

我之前寫過一篇波特蘭的遊記,如果說那時候的波特蘭是幾年前的舊金山,保持怪異是他們的口號。他們比較像是孤芳自賞的獨舞,欣賞自己的獨特。舊金山則像是血脈賁張的衝到你面前,拉開你的耳朵讓你傾聽,用手撐開你的眼皮讓你不可避免的直視這一切。一切的一切都像是在控訴:你怎能視而不見?你怎能聽不見?當你試圖把自己包覆在熟悉的溫暖的同溫層,他立刻跳出來提醒你:這是舊金山?你聽見了我們的呼喊了嗎?下次到舊金山,打開你的心扉,聽聽這座城市想對你說什麼吧。

巴黎米其林摘星記:David Toutain-如詩如畫的奇幻美食饗宴之旅

法國是著名的美食之都,難得來巴黎一趟,當然要試試看他們的米其林餐廳。雖然我在美國和台灣都吃過米其林餐廳,但是沒有在法國吃過。在做了很多功課之後,我特地選擇了一家日式跟法式混合的米其林二星餐廳 David Toutain。David Toutain是巴黎比較年輕的新秀廚師。他在2010年小孩出生後,決定回到巴黎開一間既現代又溫暖的餐廳。2015年他拿下第一顆米其林星星,並在2019年拿下二星。選擇這家的原因是因為他是法日混合,我猜想比較符合我們的口味,再加上他可以穿休閒的衣服進去,不用穿得很正式。這對觀光客來說,不用帶衣服去換,真的很方便。除此之外,他離巴黎鐵塔很近,吃完飯剛好散步去那,堪稱完美。於是我就在一個陽光明媚的冬日中午來到了David Toutain,展開了一趟奇幻的美食之旅。

我是從米其林的官方網站上找到連結網路訂位,之後順利地收到了網站laFourchette 的訂位確認通知。我訂的是一個人70歐元的三菜套餐。十二點我準時地踏入餐廳,餐廳內客人還不是很多。服務生很客氣地詢問我的名字,然後很疑惑地說並沒有看到我的訂位。我嚇得目瞪口呆,立刻給他們看我手機上email裡的確認通知。不會我大老遠從美國飛來,吃不到我訂的唯一一家米其林餐廳吧?後來他們查了電腦,發現我的訂位是候補,雖然我收到的email是訂位確認。最後他們把門口擺花的桌子喬出來,把後來來的一個人客人安排到那個桌子,然後把我們安排到他原本的位子。後來我們順利入坐,虛驚一場。不過我在美國和台灣用網站訂位這麼多年,從來沒有發生這樣的事情過。這對軟體工程師來說是很基本的一個錯誤。同樣身為工程師,我不禁覺得寫這個網站的軟體工程師有點落漆。如果我們晚一點來,客人已經入座,餐廳沒辦法喬位子出來給我們,我們不就白跑一趟?好在餐廳反應靈敏,我們也不讓這件事打擾我們用餐的心情。

(他們加了一張椅子在擺著黃色的花的桌子,我們後來坐在那邊。)

坐下來之後,終於可以好好的欣賞餐廳的裝潢。是以木頭色系為主,搭配上鮮花和蠟燭擺設,很像日本餐廳的裝潢,讓我們覺得很親切。餐廳不大,但是很精緻。

服務生上了第一道菜是炸荸薺的根擺在幾根木頭上面。炸荸薺根的形狀和顏色都跟下面擺盤的木頭很接近,看起來非常和諧。旁邊是木頭容器裝的抹醬加上一些脆脆的像cereal一樣的東西。拿炸荸薺去沾這個抹醬,炸荸薺本身吃起來外酥內鬆,搭配抹醬溫順的口感,在點綴著脆脆的穀片口感,非常美味。我們彷彿就像是走進了森林裡面,隨意地拾起了地上的樹枝,在大自然裡享用上帝的恩典一樣。

再來的第二道菜我們像是在生火的溫暖的爐炭前,拾起一塊溫熱的灰色爐炭。但是他其實是包著牛肉tartar的炸物。下面其他棕色的都是擺設品。

第三道菜是鬆餅沾醬。他們很用心的在上面擺上一些綠色小葉子做點綴,下面鋪著葉子和木頭。我們像是在森林裡探險的旅客,一直驚喜不斷的發現大自然的美好。

這時候服務生上了菜單,總共有三種套餐分別是170, 130 和 90。搭配酒的話,在另外加錢。這和網站上寫的七十歐也不一樣。所以那個網站上訂位也沒訂到,然後套餐價錢選項也是錯的。不過好處是我們可以現場選擇。由於前三道開胃菜令我折服,所以我和老公選擇了170和130的套餐,可以多吃一些不一樣的東西。

第四道菜是用荸薺做出來的仿荸薺的模樣,旁邊插在巧克力粉的是木頭。木頭上面有果醬,可以沾巧可力粉拿起來吃。蔬果和大地色的擺盤讓我彷彿置身田野野餐,美味更是不在話下。第五道在主廚帶我們到了海邊,看著晶瑩剔透的海浪碰撞著腳邊的貝殼。

第七道菜我們到了一個小花園。綿密細緻的雞肝口感讓人驚嘆。

接著服務生上了一些麵包。圓滾滾的棕色麵包擺在鋪著草的圓形木籃里,感覺很像剛下來的熱呼呼的雞蛋。我們像是在雞舍裡的農人,興奮地拾起溫暖的雞蛋。

第八道菜主廚又帶我們回到了海邊,是漂浮在泡沫上的鮮魚。法國菜有名的是複雜而多層次的醬汁,深藏底蘊。我無法像小當家漫畫裡一樣跟你說,我吃完後像是在海邊有薄紗精靈圍繞著我跳舞。我只能告訴你,我把每一滴醬汁都吃光了。

到了海邊,怎麼能沒有干貝呢?

第十道菜是鮮嫩到爆炸的魚,醬汁在旁邊優雅的舞動著。

第十一道菜是龍蝦三吃,包括Q談的烤龍蝦,細緻的燉煮龍蝦和綿密龍蝦湯。

第十二道菜是主廚的招牌菜,黑芝麻烤鰻魚。我從未吃過這樣的搭配,但是非常地搭。黑芝麻與鰻魚都很有特色,卻互不搶戲,互相襯托。這也展現了主廚融合法日料理的高超廚藝。

第十三道菜是嫩烤雞。我想主廚應該是用舒肥低溫烘煮,才能煮出這麼嫩的雞肉。外面的雞皮酥脆爽口,應該是後來再用烤槍炙燒。皮和肉之前沒有任何多餘的油脂,實在是太完美了。擺盤來說像是雞隻在草原上跳躍,留下了點點的腳印。

服務生問我們要不要加點起司,我立刻說好。裡面的藍起司不像我以前吃得那麼嗆,像是是溫柔又有個性的紫髮女孩,讓人印象深刻。

甜點也不惶多讓。上面是炸海苔,又再一次顯現出主廚法日混合的深厚功力。

第二道甜點服務生在上桌後,舀下一匙檸檬霜倒入盤中。我好像置身於撒滿楓葉的山頭,看著天邊落下的第一道初雪。

店裡自製的剛出爐的胡桃派,又香又鬆,也不會過甜,有種幸福的感覺。

接下來這道是分子料理。外面是白花椰菜打出來的泡沫,中間是椰子打出來的泡沫。吃起來輕輕柔柔的入口即化。分子料理有趣的地方就在於它完全打破食材原本的形體,以意想不到的方式出現,但又保留原味。很有趣。

最後得到了一張主廚簽名的菜單。

這頓飯我們總共吃了四個小時,終於體會到大家俗稱的法國料理的漫長用餐時間。我原本以為中餐會快一些,但其實也沒有。我們十二點進去,四點出來。由於冬天天黑得較早,可以說是吃完一頓飯,天色差不多就暗了。剛好接著散步去附近的巴黎鐵塔看夜景,非常完美。

這次在巴黎吃米其林餐廳真是大開眼界。在美國,台灣和日本我都吃過米其林一星的餐廳。料理的美味不在話下。但是這家主廚豐沛的想像力,深厚的美感,帶領我們上山下海,進行了一場大自然的美食饗宴。美味之餘,我深刻的體認到了主廚的創作理念,又現代又溫暖。一路吃下來,起承轉合,不論是味覺或是視覺都非常享受。大家有去巴黎的話,可以去試試歐!

廁所很有日系風格。

東京三訪食記-必吃名店點評

這是第三次去東京。第一次是拜訪朋友。第二次是和神隊友去了台場,新宿,淺草和豐洲等。這是第三次去。這次去在新宿,明治神宮,表參道,惠比壽和代官山比較多。這次我非常的努力的吃。同樣的寫個簡短遊記留個念想。

餐廳類:

新宿天婦羅綱八 有英文菜單。海鮮炸得恰到好處,把鮮味和水分都鎖在裡面。炸到小魚可以立在魚鰭上。調料有天婦羅醬,四種不同的鹽和蘿蔔泥。有英文菜單。這次去了總店和京王分店,都很好,不分軒輊。京王店離新宿車站西口較近,比較好找,是在百貨公司八樓。但也相距總店不遠。喜歡天婦羅的必吃。

炸明蝦頭一咬下去蝦味在口中爆炸。很好吃。一般比較少吃到炸明蝦頭。

一蘭拉麵。只收現金。在售票機買餐卷再進去用餐,不需要跟店員說話。很多客製化選擇。湯底是豚骨風味,加辣醬較好吃。我口味較清淡,都選擇淡的湯底加細麵,吃起來很滿意。到處都有分店,google 即可。

Gyukatsu Motomura 炸牛排專店。超級好吃。牛排炸得外酥內嫩,上桌時裡面是三分熟。面前會有個小石頭烤爐,你可以加熱或是煮到你要的熟度。大推!我點的是半份130g 牛肉。神隊友點的是1份 260g。我吃的份量剛剛好。畢竟不能一間餐廳就吃飽,那其他就不用吃了。神隊友雖然覺得有點多,但是他全部嗑掉了。連鎖店。必吃。

1/2 份的份量。130g。

Bills Cafe 鬆餅神店。氣氛不錯。一定要沾糖漿吃,才能帶出鬆餅的綿密甜而不膩的風味。我一開始怕胖,沒沾蜂糖就沒什麼味道。我之前在台場吃過類似的另外一家鬆餅店,感覺兩個很相近。所以去任一個應該都可以。這也是連鎖店。

表參道分店樓下有個很美的patio,不要錯過。

Boulange 法式麵包店。我買了可頌麵包。非常酥脆。但是因為我是外帶隔天早上吃,沒辦法用烤箱加熱。感覺在店內加熱吃會更理想。不吃也可以。

Maruya-Honten 鰻魚飯專賣店。從名古屋來開的分店。這間的鰻魚飯烤的焦香焦香,可以搭配醬汁或是湯或是wasabi食用。一魚三吃。店所在的位置是個很高級的百貨公司,賣的東西很有質感,人也不多。吃完可以順便逛一下。我在台場吃過類似的別家名古屋鰻魚飯,感覺差不多。感覺百貨公司倒是比較特別。

mall樓下擺設

一幻拉麵。少數我們要排隊的店,因為我們是冬天去。很多日本上班族排隊。他的特色在於是蝦的湯底。妳也可以選擇一般口味混豚骨,或是重口味混豚骨。我選擇只有蝦的,吃起來蝦味很濃,也不會太油膩,很合我胃口。但是像神隊友吃得比較重口味,他就比較喜歡一般口味混豚骨。連鎖店。也是販賣機買餐卷在用餐。後來才發現台灣有分店。

HARBS 水果蛋糕店。太好吃了。我在惠比壽的百貨公司不用排隊。但是入座後,後面陸陸續續開始排隊,不過隊伍相較新宿店短許多。我比較喜歡草莓蛋糕口味,跟他的經典千層水果蛋糕相比。我比較喜歡草莓蛋糕的口感。千層蛋糕是像ladyM一樣的crepe,我比較沒那麼喜愛。低消是一人至少一杯飲料。


View this post on Instagram

神隊友視角🥰

A post shared by 矽谷資深女工程師 (@femalepowersv) on

田頭茶舖。抹茶飲料滿好喝的。餅乾還可以,印象不深。惠比壽百貨公司意外的發現。後來再也找不到了。有遇到可以試試,不用專程去。

小田急百貨超市裡的巨型相撲橘子。超甜超多汁,跟喝柳橙汁一樣。跟我手一樣大。感覺跟柚子長得很像。日本水果比美國好吃太多了啦。而且很好撥,適合沒有刀具的旅客。

敘敘苑小田急分店。點了和牛中午套餐。是改良過的韓國烤肉,甜度降低加上日本和牛的完美油脂,太好吃啦!讓人回味再三。剛好坐在窗前可以一邊烤肉一邊欣賞雪景。不愧是部落客推薦名店。服務很好。還幫妳蓋一塊布在衣服上,避免沾到烤肉味。而且提供一個圍兜兜,避免沾到衣服。連鎖店,可視行程安排。

Letou 北海道起司蛋糕名店。意外在北海道特展遇到。兩層起司的口感綿密相融,入口即化。不會太甜。我忍不住買了一盒。隔天早上就嗑完了,不用擔心帶不回灣區。後來發現羽田機場也有賣。

豚珍館豬排店。我覺得肉質可以更好一些。不過以他的價位和在新宿的中心地點來說算是不錯的,又是厚片豬排。但是下次我會寧可跳過這家保留我的胃。

築地銀章魚燒。還可以。我吃過皮更脆的,意外的是在灣區milpitas itea裡。但是他的章魚處理得不錯,很Q彈,略勝一籌。也滿大塊的,超過一公分。而且可以點四個一份,可以多吃不同口味。店裡很多人點啤酒,氣氛不錯。也可以外賣。

倫敦巴黎遊記

簡單寫一下,也給自己留個念想。

倫敦

  1. 從入海關的自動過關機掃一下護照和臉,我就對英國的好感大幅提升。這限於某些國家的護照,幸運的我的護照適用。
  2. 交通系統標示非常清楚,而且都是英文,沒有語言隔閡。
  3. 高度自動化,包過火車售票機和有的超市全部自動結帳,沒有人工收銀台。
  4. 行動支付非常方便。我的蘋果支付用了許多次。
  5. 逐漸邁向無現金社會。這次我完全沒有取英鎊現金。除了一些小攤販和小店家只收現金,其他大部分都收卡。聖誕市集裡很多商家也都收行動支付。還有沒有人要收歐元。
  6. 被好聽的英國腔環繞覺得很幸福。
  7. uber使用經驗順暢。
  8. 大英博物館館藏太驚人!此生必去!特別是埃及區。幾噸的雕像都搬回來了。還有智利復活島雕像也搬了。土耳其的建築拆了再回來拼裝起來。日不落帝國之鼎盛時期可見一般。參觀免費,可能是因為都是展覽各種“戰利品”(贓物)。務必租借語音導覽,不然有看沒有懂。有中文語音導覽。
  9. 大家都很推的borough market裡的東西我覺得普普。西班牙海鮮燉飯和起司馬鈴薯比較是偏粗飽類型。
  10. 出發前非常害怕英國食物,謹記著食尚玩家的忠告在英國不吃英國食物。後來發現英國的義大利食物還滿好吃的,畢竟是菁英聚集之所。除了Borough Market裡踩的雷,其他用餐經驗都不錯。
  11. 貴族百貨Harrods賣的東西很誇張,比巴黎老佛爺百貨誇張。頂級奢侈品牌像是一整區的愛馬仕餐具。動輒數千歐元的歐洲傢俱。數不清的名牌。是個消費力很高的城市。
View this post on Instagram

大英博物館的驚人收藏

A post shared by 矽谷資深女工程師 (@femalepowersv) on

巴黎

  1. 沒有太浮誇,只有更浮誇。路易十四開啟的浮誇風格太驚人。
  2. 凡爾賽宮非常非常大,務必留一整天,而且要先看地圖再出發。我隨意亂逛後來感覺花園走不到盡頭。
  3. 羅浮宮裡的歐洲繪畫非常精彩。蒙娜麗莎本人看起來更美,臉的輪廓沒有印刷品那麼明顯,看起來更有立體感,也更瘦削。那一抹微笑非常神秘。務必租借語音導覽。沒有中文但是有英文的。
  4. 看到法國曾經不可一世的輝煌,再看看現在失業率高漲,罷工頻傳,街上遊民眾多,治安敗壞,真是令人不勝唏噓。不過來了法國才能明白法國人驕傲的靈魂,像一朵桀驁不馴孤獨的凡爾塞玫瑰。
  5. 巴黎街頭非常多的電動腳踏車和電動滑板車,有很多不同的新創公司在競爭,非常激烈。目前看到比較多人用的是Lime。
  6. uber使用經驗順暢。
  7. 因為罷工地鐵縮減班次,建議看官方twitter有最新更新。網站上沒有,google map也不會有。
  8. 米其林二星餐廳David Toutain 非常好吃,又很有藝術境地,像是一趟美食旅程。我用官網訂的,但是到現場她卻說我是排候補。email裡是寫reservation confirmed。還好他們喬一喬位子,我們還是吃到了。吃一頓四個小時,出來天都黑了。這家穿著可以比較休閒,我穿運動鞋就進去了。不然要換衣服很麻煩。
  9. 部落客號稱巴黎最好吃的可麗餅 Au P’tit Grec 我覺得普通,吃粗飽的。性價比在巴黎算不錯就是,份量滿大的。
  10. 馬卡龍界裡的畢卡索Pierre Hermé 混搭口味比Laduree更有層次和驚喜,有種天外飛來一筆的感覺。經典口味的話則不相上下。Laduree也很好吃。
  11. 到處都有拿長步槍的三三兩兩軍人。在westfield shopping mall裡迎面走來四個拿長步槍的軍人嚇了我一跳。地鐵上也有中文廣播提醒大家小心扒手。
  12. 知名甜點店Angelina我們快關門才進去,很多都賣完了。Pistachio Mont Blanc 非常不好吃,一方面我很討厭杏仁,再來他上面的開心果味也不是很濃。另外一個巧克力Chocolate Intense 我也覺得還好。熱巧克力倒是還不錯,不會太死甜。
View this post on Instagram

巴黎最後一晚。好美的夕陽。

A post shared by 矽谷資深女工程師 (@femalepowersv) on

一場穿越回歐洲中世紀的Napa古堡酒莊之旅

今年的國慶日,我們決定到Napa著名的古堡酒莊Castello Di Amorosa。這是個充滿歐洲中世紀風情的古堡酒莊,花了十五年,從歐洲運了八千噸的石頭才建成的。根據都會傳說,這間酒莊的老闆Dairo Sattui是個義大利人。他先在napa開了一家非常知名的酒莊 V. Sattui Winery ,後來他把百分之五十的股份賣給其中一個主管,然後用這筆錢投資蓋了這座古堡。古堡興建完成後,一砲而紅,成為napa的朝聖景點。他再用賺的錢把之前賣出去的股份全數買回。現在坊間謠言說他正在投資興建第三座酒莊。這次同行的人有古堡酒莊的頂級VIP圓桌武士五百人會員(Cinquecento Cavalieri Wine Club),所以我們就跟著參加了價值九十五美金的 Antipasti & Wine Tour ,包含了古堡導覽,品酒和一些開胃菜,而這一切全部免費。這間古堡我來了許多次,卻也是第一次參加私人導覽,格外興奮。

這次帶領我們的導覽是個熱情活潑的歐洲人。他首先帶著大家到古堡著名的The Great Hall。這是個氣勢非凡諾大的宴會廳,中間擺了一個非常長的桌子。桌子的盡頭擺了兩張氣勢非凡的長椅,後面是直達天花板的壁畫。一般來說是不允許進入的,所以我們趕緊趁此機會坐到長椅上拍照,體驗一把歐洲貴族的風情。

接下來導覽帶我們到達古堡的中庭。古堡的中庭可以清楚地看到有些石頭是整整齊齊的切割的,而有些區域的石頭則是不規則形狀的。原因是因為整齊切割的石頭是在太平盛世的十一世紀,大家比較有閒情逸致,做的活比較細。而到了十二和十三世紀,歐洲陷入戰亂,自然就沒有時間做這些細活,於是就看到了不規則形狀的石頭。除此之外,有一面牆壁上面有五個窗戶,但是卻有兩個窗戶被石頭封死了。這個細節我來了這麼多次,從來沒有注意到過。導覽解釋是因為當時羅馬時代,政府想說要如何多徵收稅負,於是想到用計算建築物的窗戶數量來決定稅負多寡,因為有錢人的建築物通常越氣派,窗戶也越多。而有些有錢人為了少繳些税,就把窗戶封起來。這樣的小細節讓我深刻感受到建築師的用心和歷史的痕跡。

接著導遊就帶我們到地下室參觀。越往下走,可以感覺到溫度在下降,空氣慢慢變得沁涼。我們沿著狹小的石頭走廊往古堡的深處探險。途中我們經過一個小房間,裡面擺滿了各式各樣製作蠟燭的擺設,這是當初拍電影所留下來的場景。然後再往下走,來到了酒窖。這個古堡的酒桶都是用法國的橡木。法國橡木桶釀出來的酒會有香草和橡木的香味。全世界百分之七十的市場都鍾情於法國橡木。而美國橡木則是帶有椰子香,在澳洲和紐西蘭較受歡迎。有一些酒窖房間擺著古堡貴客的酒,他們可以隨時來喝。有一些是古堡主人自己珍藏的酒。還有一間房間是給超級VIP品酒的品酒室,目前只有一個人進去過。他一次買了四大桶的酒。一桶大約可以做兩百多瓶酒。四桶大約有上千瓶,果真是超級VIP。

這是古堡主人珍藏的酒,想必價值不斐。

接下來我們來到了兵器室,裡面擺滿了歐洲中世紀的盔甲,兵器,頭盔等等。其中大部分都是仿製品,除了有一個根據都市傳說是義大利來的十二世紀的頭盔真品。當然此時我們又是拿起手機一陣狂拍。兵器室再往下走就是Torture Chamber,裡面擺滿了歐洲中世紀對犯人刑求的刑具,真的令人腦洞大開。裡面唯一的真品是一個比人高的鐵櫃,裡面從上到下牆壁上有無數個長長的尖針。這個櫃子可以把人放進去,然後門關起來,剩下的就不言而諭了。最弔詭的是這個櫃子的外面刻了一個女人的臉,表情哀戚,因此這個櫃子叫做Iron Maiden(鐵娘子)。鐵娘子的旁邊是一個長長的非常高的鐵籠,裡面可以站一個人的寬度,還有箝制犯人的鐵練。導覽說歐洲中世紀會把人剝皮,然後放到這個鐵籠裡,讓鳥完成剩下的工作,聽了真是令人不寒而栗。除此之外刑求室裡還有插滿鐵針的釘床和釘椅,以及其他刑具。

鐵娘子

下一站映入眼簾的是一間碩大寬敞,氣勢非凡的大廳,兩旁擺了滿滿的酒桶。大廳的盡頭有一個長長的品酒吧台。導覽指著牆壁上的一個牌子說:這些都是我們的貴賓名人們。上面有前州長阿諾史瓦辛格,邦喬飛,現任美國眾議院院長南西裴洛西,電影明星Adam Sandler等等,都是響鐺鐺的世界知名人物。接著導覽帶著我們到一個精緻小巧的品酒吧檯旁,並替我們每人斟上了一杯紅酒,這是在市面上還尚未發行的2018年的紅酒baby wine,還要再幾年才會到達登峰造極的境界,不過現在就可以預購。他的口味果香濃郁,但還沒有成熟紅酒的底蘊,這也是我第一次喝到“未來的酒”。

接下來就是我們品酒的重頭戲。我們沿著樓梯到了上面二樓的貴賓室,導覽,也是我們的侍酒師,已經是先幫我們在戶外擺好了桌椅和酒杯,並且在桌上擺上了好幾盤的起司,火腿拼盤和古堡自製的餅乾棒。我們就開啟了一場品酒的奇幻之旅。他拿出的第一瓶是奪得SF Chronical 首獎的白酒Chardonnay Reserve,一瓶五十八美金。當然我也不是專業的品酒師,沒辦法像知名漫畫神之雫喝完之後,告訴你我去了一趟充滿果香的森林,然後有鳥兒停在我的指尖,耳旁還有悠揚的古典音樂奏起。我只能告訴你喝起來清新馥郁,果然名不虛傳。正在我想說一開始起點就這麼高,那後面會是怎樣呢?侍酒師就陸陸續續端出了一百塊一瓶,兩百塊一瓶,甚至三百塊一瓶的紅酒給我們斟上。隨著價位往上攀升,也可以感覺到紅酒的澀味減少,越來越順口,但是底蘊越來越深厚。侍酒師甚至還拿出了一些單子上都沒有的酒,或是標示著已售罄的酒。再喝了數杯紅酒之後,侍酒師拿出了古堡著名的甜酒。我以前是偏好甜酒的,但是那天在喝完底蘊深沉的紅酒後,卻覺得甜酒有些過甜,沒有紅酒的底蘊,還要搭配著海鹽巧克力降低甜度。隨著一杯接著一杯,我也越喝越開懷。最後不勝酒力,在桌上小憩了一下。

另外一個小趣事就是我們在品酒的同時,有一隻野生孔雀突然嗷嗷大叫起來。原來是他看到不鏽鋼燈上自己的倒影,誤以為自己是敵人,氣得跳腳。他還跟自己的倒影對峙許久,不時的啄了自己的倒影好幾下,把我們都逗樂了。侍酒師說有一次有一群人開著長型黑色禮車來,結果孔雀看到車上自己的倒影,誤以為是敵人,非常生氣,把車子啄了一排凹凹凸凸的洞。我們聽了都笑翻了。

休息完,我們就帶著愉快的心情和滿載而歸的紅酒踏出古堡大門。古堡的外圍像一個莊園,還有幾隻羊,雞,鴕鳥在草地上悠閒的漫步。我們也結束了我們的歐洲中世紀夢幻之旅。由於同行的人有VIP圓桌武士五百人會員,所以我們一行十人的導覽費和品酒費全部免費。那要怎樣才能拿到這樣的VIP圓桌武士會員呢?第一年必須消費滿五千美金,接下來每一年要消費滿三千五美金才能繼續維持會員。如果沒有VIP會員的話,他們也有提供普通門票三十美金,可以自由地在古堡開放的公共空間遊覽,然後到大眾品酒室品嚐包含在門票裡的五杯紅酒白酒或是甜酒。不喝酒的朋友們也可以選擇古堡的著名葡萄汁。隨著每年葡萄風味不同,葡萄汁的風味也有所變化。整體而言,我非常推薦大家來這間古堡體驗一下歐洲中世紀風情和美好的葡萄酒。

波特蘭,一個衝突又美麗的城市

因緣際會,這幾年我陸陸續續來了波特蘭好幾次。以前的波特蘭人不是太多,冷冽的空氣吹拂過秋天的枯樹,有一種蕭瑟的美。這幾年來感覺波特蘭變化很大,越來越像舊金山。人越來越多,整體人口也很年輕。整個市中心到處都是建築工程,高樓一棟棟的拔地而起,越來越繁榮。文青咖啡店和精緻的餐館也越來越多。街上隨處可見新創公司的電動滑板車和電動腳踏車。但是他叛逆獨特的文化依然存在。四處可見建築物牆壁上巨大的塗鴉畫。許多行人染著鮮艷的髮色和刺著身上各式各樣的刺青,彷彿在倔強的吶喊著我不一樣。波特蘭有一句城市標語就是 Keep Portland Weird (保持波特蘭的與眾不同),非常地貼切。

波特蘭最著名的就是他們的餐車文化。波特蘭大約有四五百輛餐車,裡面的國際料理可以說是包山包海,舉凡韓國燒烤,伊拉克燒烤,中式煎餅,日式可麗餅,美式三明治,地中海餐點等等。有選擇困難症的人要是來了波特蘭,吃頓飯可能要花上好些時間決定。他們的餐車通常在固定的地方。比較大的餐車群甚至佔據了一整個街口。買完餐車之後,你可以到旁邊的Pioneer Courthouse Square,俗稱波特蘭的客廳,跟大家一樣,坐在階梯上,看著風景悠哉地享受美食,非常愜意。有些人也許覺得坐在階梯上吃東西略顯淒涼。但是波特蘭人可不是這麼想的。他們有種Don’t give a shit 做自己的調調。何必在意世俗的眼光呢?想做什麼就去做吧!這種灑脫,我喜歡。

席地而坐的波特蘭客廳 Pioneer Courthouse Square

波特蘭的與眾不同也體現在他們其他的飲食文化。各種文化衝擊碰撞產生的fusion美食,唐突卻不失風采,處處都是驚喜,令人著迷。他們著名的三明治店Lardo招牌就是越南河粉三明治,越南與美式碰撞出來的火花。三明治麵包內夾著越南河粉的牛肉,脆脆的豆芽菜,新鮮的九層塔,搭配海鮮醬和美式醬料,旁邊還有一碗熱騰騰的越南河粉湯可以沾著吃。如此衝突,卻如此獨特美好。我們還試了一間當地一間非常有名的美式餐廳Tasty n Alder。這間餐廳是名廚John Gorham所開的餐廳系列之一。我們下午兩點就來把名字放在晚餐的排隊名單上,不然晚餐時間來排隊的話,等待的時間大約兩個小時。菜單上除了一般美式餐點的牛排之外,還有韓式炸雞,烤青江菜,韓式烤牛肉等亞洲元素。看到這樣的菜單令人莞爾一笑。也許這就是波特蘭的魅力-所有的與眾不同都可以和諧共處,所有的不合理也都顯得合理了。

越南河粉三明治

那究竟是什麼帶來波特蘭如此大的改變呢?就是矽谷科技業帶來的日益高漲令人無法負擔的生活成本,讓許多人搬到波特蘭來。在矽谷科技人才也許薪水高,但是因為生活費和房子開銷太大,仍要勒緊褲帶生活。波特蘭的房價和生活費相對親民許多,而且吃東西和買東西都不用付稅。科技人才在這可以擁有較好的生活品質。我的前老闆就是攜家帶眷的搬到波特蘭來。因為許多科技人才搬到波特蘭來,自然科技公司也陸陸續續地隨之進駐,進而帶動了當地的經濟活動,也讓波特蘭越來越像舊金山,越來越繁華。

繁華的背後也帶來了一些社會問題。波特蘭的房租也隨著科技公司的進駐節節高漲。市中心的遊民也越來越多,有時候一條街上可以看到四五個遊民搭的帳篷。路上也可以看到遊民裹著棉被席地而睡。所以奧瑞岡州在今年二月通過了全美第一個全州租金管制的法律,租金漲幅限制在七%之下加上通貨膨脹比例,並且禁止沒有理由的驅除房客。以2019年為例,加上通貨膨脹之後,租金漲幅不得超過10.3%。違反法律的房東必須賠償房客損失外加三個月的租金。目前美國各州都是各個城市自己決定要不要實施租金管制,奧瑞岡州這個法律可以說是史無前例,也希望這個法律能夠減緩住房危機。

一開始我並不是特別喜歡波特蘭,總覺得她過於嬉皮,而我格格不入。但是來了幾次之後,我發現他是一個很包容多元化的城市,他讓每個人都用自己的方式綻放光彩,你不用擔心別人的目光。也許我並不是那麼嬉皮,那也是可以的。我開始享受這個處處是驚喜的城市。Keep Portland Weird! I will be back! (保持波特蘭的與眾不同!我會再回來的!)

Powered by WordPress.com.

Up ↑

%d bloggers like th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