矽谷AI晶片龍頭NVIDIA財務總監DREW專訪:職場上人人都可以是你的戰友

NVIDIA是矽谷的AI晶片業界龍頭。我有幸邀請到NVIDIA的財務總監 Drew Peng接受專訪。我個人非常非常期待,因為Drew是世界級企業裡少有的台灣人女性總監。能夠在競爭激烈的科技界殺出一條血路肯定是有兩把刷子。專訪也的確非常精彩!金句連發!Drew大學畢業後,跟著英文啟蒙老師經營兒童美語學校,從零開始做到數千人的規模。她創業企業家的資歷也幫她順利的進入了華盛頓大學的MBA,開啟了她的美國職涯之旅。以下文章為精華摘要,想看直播訪問完整版,可以到我的Youtube頻道

我:跟我們分享一下你的職涯旅程吧。

Drew: 我是2008 金融海嘯時MBA畢業,後來有幸在所有公司停止招聘前找到了在知名防毒軟體賽門鐵克Symantec 的第一份工作。這份工作是rotation program,就是讓新人可以到不同部門磨練,以培訓成主管。開始工作面臨到的第一個挑戰就是大家會質疑你不過是去唸了個MBA,怎麼跟一直以來在財務管理專精的人才相比,一畢業就有資深財務分析師的職稱,但是缺乏實戰經驗。但是對公司來說,rotation program反而並不是要找一個已經什麼都會的人,而是要找一個有嶄新的視野(future perspective) 的未來領導人(future leader)。這時候就是考驗一個人如何讓比你資深的人跟你一起工作,教你工作,提供你所需的資訊讓你可以勝任你的工作,讓一群視你為競爭對手的人心甘情願的輔助你。非常考驗人際關係的培養。

我:我有朋友也遇到相同的挑戰,在升為主管之後,遇到以前同級的同事的質疑。請問你如何克服這方面?

Drew: 我很會交朋友。交朋友有很多方法,像是投其所好。重點是我把所有人不喜歡做的事通通攬在身上,我把它成一個磨練。當你願意花更多的時間去幫你的同事分擔工作量,他們會漸漸覺得把任務交給你也不錯。而當你可以在一堆很爛的項目裡理出頭緒,別人就開始會對你刮目相看,覺得你有料,然後更願意跟你分享。我老實說我也不是很有料,很多基礎的excel功能也是同事教我的。職場上很多時候是靠很多人幫你一步一步往上爬,所以人際關係培養是很重要的。我也特別感謝我當時的主管,他雖然一眼看出我的錯誤,他在指導我更正之後,在往上匯報的時候,把所有的功勞都給我。他的提攜讓我非常感謝,也讓我下定決心在以後的職涯上,如果遇到跟我一樣什麼都不會的新手,我也一定會耐心講解,把這份精神態度傳承下去。

我:很多人會遇到的問題是如何讓主管提攜你呢?而不是提攜其他人呢?

Drew: 我當時職場上有個貴人同事,現在已經是Google雲端部門的財務主管,問我說你的考績評比準備得怎樣了?我當時很吃驚,想說考績評比不就是聽老闆給自己的反饋就好,哪裡需要準備。他說你的職涯是你自己的。你要告訴老闆你想要什麼,你能做什麼,你已經做到什麼。這些都是我以前在台灣沒有接觸過的。你要告訴老闆你想被提攜,你不是只能做這樣,你的野心不僅如此。我也是經歷過許多挫折才明白有什麼想法和願望,你說出來未必會實現。但是如果不說出來,絕對不會實現。從此之後我都會精心準備考績評比,把我想跟老闆學到的東西,得到的東西都清楚表達出來,也準備了一整年的貢獻。

也許有些人會覺得這不都是份內的事。但是這些都是可以包裝。因為你可以跟老闆講解因為你交給我做,你今天得到的結果是這樣,你交給別人,不會是這樣。你要幫老闆很簡單的整理出來你的優勢和差異性,來幫助老闆給你你想要的像是升遷或是調薪。像是如果我做了這三樣,你是否能給我這些。你覺得我需要做到什麼?你要把老闆當成你的職場上的隊友,幫助你得到你想要的。如果你跟老闆總是站在對立面,那你們永遠不會走在一起。

我:那今天如果有個人想要當主管,但是當你主管只是一個第一級的主管,如果跟主管說你想當主管,不就是有想要搶他飯碗的意思。這時候該怎麼辦?

Drew: 你不要讓主管覺得你是敵人。你要讓老闆覺得你是他的隊友。你可以問主管當時如何決定成為主管,然後他是如何變成主管。因為不是每個人都適合當主管,或是喜歡當主管。我會建議你跟她當朋友,你不是要跟他搶位子,但是你想知道他的心路歷程,藉由他的經驗幫你籌劃出另外一條道路。眼界不用只放在這個組。在矽谷大家都經常跳槽,今天也許我是你的手下,在別的公司也許我會是你的同儕甚或是主管。把你的戰場放大,每個都可以是你的戰友。

我的做法是把所有人的利益跟你拉成一線。如果你的小主管怕你功高震主,你可以問他說你可以教我什麼,低調地把該學的學好。外面的戰場很大,你要有實力,終究會有人看到你的光芒。如果你只是看著那個小位子,每天就只會守護你的小位子,就只會排擠,但其實是沒有必要的。

我:那後來在 Symantec 發生什麼事?

Drew: 我持續的跟主管溝通我想要當主管。升遷很多時候有是機運,但是你要有一定的實力準備好,當機會來的時候,才能一把抓住。我當時被升為主管的契機是symatac spin off其中一個公司。我的老闆被分到新的公司,就有一個缺空出來。當時有意願又有能力的人就是我,我就很順利地被升成主管。當我真正成為主管,我要讓我的組員知道我的立場是什麼,我能給他們什麼。每個人要的都不一樣。有些人想要升遷,有些人想要工作生活平衡。而spin off的改變每次都是一個契機,所以我以一個新主管給大家的想法就是你想要什麼,我們就朝這個方向來努力。公司巨大的改變也是我們整個組每個人的契機。

我:那像你一開始就很堅定地知道自己想當主管,但是要是有人很迷茫或是不確定的話呢?要怎麼知道自己適不適合當主管呢?

Drew: 你如果迷茫的話,你就去試試看,試完才不會後悔。不然你會一直想你可能適合當主管,是不是應該當主管。像我的老公當主管的時候非常不快樂,但是當工程師時非常興奮。所以並不是每個人都適合或是想要當主管。在美國工程師也有很好的升遷管道,可以一直專精升到Principal Engineer。但是像是在財務或是人力資源部門,不是主管的話,可能沒有那麼好的升遷管道。所以不同領域上也是有所不同。

我:那主管跟非主管薪資待遇差別很多嗎?我想大家都很好奇這個問題。

Drew: 底薪不會差太多,但是股票和紅利差別較大。特別是這兩年股票大漲,整體的薪資差距就拉大。比方說非主管可能大部分是拿死薪水,像是80%。但是主管可能是50%或以上是拿股票或是紅利。

我:那怎樣知道是該離開公司或是這個組的時機呢?

Drew: 你想換的時候,千萬不要猶豫,就去面試。好處就是當你面試碰壁的時候,你會更珍惜你現在的工作。當你在準備面試的時候,你會知道你缺甚麼。你可以在公司內部找到適合的項目來增進技能,或是自己再去進修。

我:那你是怎麼離開Symantec,進入Nvdia的呢?

Drew: 我在Symatec每天都很開心,我很喜歡我的同事和薪資待遇。但是即便如此,我在Symantec時,我從來沒有停止面試。並不是說我很積極的在丟履歷表,而是如果有獵人頭來找我聊工作機會,我就去跟他們聊。有時候會發現原來業界都在找這樣的技能,或是理解市場上的價碼,時時更新就業市場的需求。還有鍛鍊自己面試時如何包裝自己和行銷自己的能力。當你經常練習的時候,就可以熟能生巧。我也經常遇到邀請我去面試,最後卻沒有選擇我的情況,我就會從中學習我不足的地方,再繼續加強,以此精進自己。

在此同時,我之前合作過的行銷長跳槽到Nvidia。一般來說跳槽不能挖角相同性質的員工,但是可以介紹不同部門的。剛好Nvidia的財務副總裁問他有沒有可以推薦的財務主管,他已經找人找了一年半了。Nvidia的人資就寫信邀請我去 on-site面試,直接跳過電話面試。我也沒有想太多,就是有面試就去,後來才知道因為有行銷長的引薦,所以我兩個禮拜內就結束面試過程,順利進入Nvidia,到現在也已經四年了。所以說每一次的工作就可能為你下一次機會鋪路,也有可能是斷了你的後路。

我:主管的薪資待遇較好,視野也較高,但是工作機會較少。要用什麼心態來面對呢?

Drew: 沒錯!又回到我每天都在找工作的心態。本來我是資深經理,一個禮拜矽谷有三十個職缺,升到總監的時候,可能一個禮拜只有五個職缺等。但是我相信也不會有人說當副總裁之後比較難找工作,所以堅決不當副總裁。就算是你是CEO被裁員,你可以到小公司以你的經驗讓小公司成長成大公司。每件事都有危機和契機,我不會因為怕遇到某個困難,而放棄追求我想要的東西。

我:身為女性主管有什麼要跟大家分享的嗎?

Drew: 我在Symantec的確觀察到大部分中高階主管都是男生。在Nvidia 我們CFO是女生,也是個媽媽。他的組員也是男女各半。我發現女性有的時候選擇比較輕鬆的工作,並不是說女生能力不足,而是有其他更想做的事。像是疫情期間,女性承受的壓力比男性大很多,因為有些小孩比較黏媽媽。男生被影響的狀況較少。今天如果職場上女性主管比較少,我希望是女性自己的選擇,而不是被迫因為體制的不公平,或是支持資源不足。

我:對於想當主管的亞洲女生,有竹子天花板加玻璃天花板的雙層防彈玻璃有什麼建議?

Drew: 你首先要想好你真的想當主管。你要管的是人,會遇到很多形形色色的人。如果你不喜歡跟人打交道,你就會很痛苦。像我很喜歡看宮鬥劇,可以讀出人心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我自己來說,沒有特別感覺到有天花板。我要想怎麼把身邊的資源用到極致,像是我的主管,就可以汲取他們的經驗。

除此之外你要學會放棄。一個女生常常想要什麼都做到很好。但是人生很長,沒有說一定要做到什麼。要放過自己。不要上班的時候,對孩子感到愧疚,帶孩子的時候,又對公司感到愧疚。你也不要覺得因為我是女生,我就應該要做飯。或是因為我是女生,就應該要怎樣。沒有什麼事情是你必須做的。像一個主管,不要怕別人搶你位子,要有很強的手下。這樣才能empower別人,這樣就可以當個輕鬆的主管,讓手下幫你分擔。就像在家裡,可以讓老公分擔,但也要能夠容忍老公做的沒你好。

我:沒錯。什麼都要完美,其實這是對女生很不合理的期待。不管在職場和人生裡都要設下合理的期待,這樣大家都會過得比較輕鬆。而且家是兩個人一起的,不是說請他幫忙,而是該一起分擔。

Drew: 沒錯。像是我老公幫忙倒垃圾,我就很感激。他也可以享受其他方面我為這個家的付出。

我:再回到職場的問題,如果你覺得老闆只是幸運而已,如何跟他一起工作?

Drew: 這個心態應該要調整。我曾經遇到一個老闆。所有人都跟我說他不是一個好老闆,只是運氣好。我開始觀察他為何如此幸運,我發現他跟老闆關係很好,而且他非常會開會和運籌帷幄。他雖然什麼都不會,但是他知道誰會,他會用人。我們有時候有一些迷思說那些人只是幸運,但是幸運只是一部分的原因,但是沒有一些能力,他也走不到那個位置。我們應該要找到他好的地方並加以學習。

我:最後有什麼要給大家的建議嗎?

Drew: 不管是進入哪家大型企業,內部推薦都很重要。他不一定是保證入職,但是他是讓你履歷表可以被看見的機會。像我招人,一個禮拜就有一千份的履歷表。招募主管無法一個一個看履歷表,所以有時候會選擇只看有內部推薦的。有時候你被看見,並不一定你是最厲害的。只是可能你的履歷表被看見。你要讓你的運氣發展到最大,善用你的資源和人脈,讓自己首先被看見!

資料科學家兼輕鬆談科技主持人Jessica專訪

(上集) 數據科學家兼輕鬆談科技主持人Jessica重磅來訪!

上集:數據科學家到底做什麼,怎麼做呢?蝦米?在學校和在業界想的完全不一樣?Jessica分享她如何順利拿到微軟數據科學家實習,從而進入業界成為大家心目中夢想的數據科學家~

(下集) 數據科學家兼輕鬆談科技主持人Jessica重磅來訪!

下集:想要進入數據科學家領域最好的方法是?應該要修什麼樣的課?給未來想要進入這個領域的人的建議?

簡志宇專訪-無名小站創辦人和矽谷創投家

我是多年前在朋友聚會上認識無名小站的創辦人簡志宇的。最近我聯繫他,提出我想採訪他有關創業的主題,他很爽快地就答應了。採訪期間我點頭如搗蒜。他說的精闢入理,有血有淚,刀刀見骨,直擊人心。採訪完,真的感覺受益良多。不管是在職場或是人生都很受用,在這裡和大家分享。


我:你在2008年把無名小站賣給Yahoo。跟我們分享一下在那之後的人生旅程。

簡志宇:無名小站併購之後,我就加入了雅虎公司工作,期間經常台美兩地來回。後來雅虎決定把各國的產品開發聚集到總部,我就也搬到了雅虎總部所在地,矽谷。來了之後,本來也沒有想要久留,但是越待越覺得矽谷的突破創新,科技人才市場(human capital market )之廣大實在太驚豔。同時在雅虎總部工作了兩年之後,我感覺遇到了工作瓶頸。華人在科技公司的頂尖管理層等級可以說是屈指可數。此外我也在思考怎麼樣才能最有效率的深入了解美國主流市場和主流文化。我想到我在台灣學得最多的時候是在交通大學,所以最終我決定去史丹佛唸MBA。在申請學校的過程中,我需要寫一篇論文來闡述為什麼想要申請MBA。這時我才靜下心來思考我究竟未來規劃是什麼,展開了自我探索之旅。

從美國矽谷科技產業發展的宏觀歷史角度來講,一開始半導體發展起來,矽谷有業界龍頭Fairchild,發展到CPU 時期有Intel。再接著到PC產業時期有蘋果,然後網路時期有Cisco,雅虎和谷歌。後面再來是社群網站有臉書做代表,和最近分享經濟時期,有Uber和Airbnb。台灣其實在這中間,所有的發展我們都有參一腳,像是半導體時期,我們有台積電。PC時期,我們有宏碁。但是不像美國,不管什麼產業站在風口浪尖,永遠都會有一家公司崛起。為什麼我們有台積電和聯發科,但是當新興產業崛起,我們沒有抓住機會。為什麼我們沒有前一代的成功引領下一代的成功?我當時認為是因為我們沒有創投(Venture Capital)產業。像早期Intel創立的時候,Fairchild的人就會來投Intel。很多人賺到錢之後,他們會創立創投,然後投資下一代的產業。像是雅虎,領英都是有創投投資。這些在台灣在當時都是很少見的。所以我決定我要進入創投產業,才能學得最快最多。我也在申請學校的論文裡寫了我的創投職涯規劃。

後來史丹佛MBA申請上了之後,我聯繫了Jerry(楊致遠,雅虎公司創辦人)感謝他替我寫推薦信,聊到了職涯規劃。正好他要成立一家創投公司,他邀請我可以加入他們,我就這樣幸運的進入創投產業,至今五年。我投資的倉儲自動化機器人公司Canvas Technology也在今天四月被亞馬遜收購。

除此之外,我是亞洲矽谷民間諮詢委員會成員之一。我提供我多年的矽谷創投經驗分享給國內的新創團隊,也幫助他們回答一些疑惑。

我:從創辦人到創投,對創業這件事改變最大的想法是什麼?

簡志宇:我當創投之後的最大衝擊就是創業真的非常困難,我當時創業成功真的是非常幸運。當時在雅虎的時候,我眼界未開,我當時並不認為我只是運氣好或是無名是一個overlooked market(未開發市場)。我那時候認為我就是比較聰明,所以成功了。但是我來創投之後,我看到很多非常優秀聰明的創業家為了創業所做的犧牲。在矽谷的創業機會成本非常高。再爛的想法都有非常多全世界的菁英在競爭。今天他們可以選擇去大公司像是谷歌過很優渥舒適的生活,但是他犧牲這一切,甘願冒這個風險,走這條孤獨的路。可能所有人都不希望它成功,問他為什麼不回家陪小孩,為什麼不去谷歌?我對這種創業者打從心裡敬佩。他們願意賭上自己的人生。對於創業這件事,我現在非常謙卑。

我:請分析各個創業資金來源選項的優劣。

簡志宇:現在台灣有個迷思就是一定要拿到創投資金才叫做成功,其實這是不對的。開咖啡館也是創業。你的一對一諮詢服務也是創業。以前的半導體產業也沒有創投資金,也是成功了。不要把創投資金當作衡量成功的唯一標準。創投資金唯一適合的產業就是前期成本高昂但是絕對必須,像是臉書或ebay。一定要工程師寫好軟體,有network effect才能賺錢。創投資金應該是你最後一個選項。

我認為最好的選項是公司本身的營收。再來是貸款,像是用應收帳款抵押貸款或是用硬體設備貸款。現在利息低,最多10%,都比稀釋股權好。當然每間公司都不一樣,所以負債比要把握好一個度。另外一個非常不錯的選項是政府舉辦的創業資金競賽或送你出國訓練。創業者不需要稀釋股權,也有機會拿到資金。但是要特別注意的一件事就是不要被比賽規則限制影響了你的初心和你的大方向。創業者應該要走在最前端,不要因為比賽叫你改變,你就盲從,而是應該多方評估參考。你想要達到什麼?什麼東西對你是最重要的?

我:在你的經驗裡,創業家最大的挑戰是什麼?如何克服?

簡志宇:每個創業家的挑戰和優缺點都不一樣。在我念過MBA,然後在創投界看到這麼多創辦人的掙扎,我認為認識自己很重要。為什麼你要創業?未來十年後你想要做什麼?倒推回來,五年後想要做什麼?現在應該做什麼?這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因為人生沒有方向感和一個信念的話,就像大海航行沒有指南針一樣,你只是純靠運氣。只有對自己的深刻認識,擁有一個信念和生活的意義(Purpose of Life),在你低潮的時候,可以提供給你一個強大的支持。在未來一片茫然的時候,給你一個目標,指引你前行。

我:如何network? 特別是科技界的女生?

簡志宇:我可以以少數族群的角度回答。以我自己為例,我在台灣是多數族群,是主流,完全沒想到少數族群的觀點。當我到美國之後,我變成了少數族群,變成是我必須選擇去融入主流或是不融入。說現實一點,你講的笑話,別人聽不懂,你連娛樂的價值都沒有。我認為最重要的是要找到自己的定位,才知道你自己需要多少network。一個人不同時期的人際關係網路是不同的。也許你現在需要發展程式技巧,你就會去Reddit 或是 Github。也許你現在需要發展的人際關係網路會在meet up出現,那你就會去那些活動。不必要為了network 而 network,這是沒有意義的。適時的休息也是可以的。在吸收了很多資訊之後,大腦是需要時間吸收消化的。

我:有什麼書或資源推薦給創業者?

簡志宇:人容易陷入confirmation bias,你會一直去看你想要相信的東西。像是你相信特斯拉股票會漲,你看新聞就會一直看到特斯拉好的新聞,而可能略過了不好的新聞。要避免這個陷阱,第一步就是要意識到自己有confirmation bias。再來是可以多接觸跟自己不同甚至相反的意見。 你不一定要同意他們,但是多方接觸不同意見,可以幫助你思考,找到自己的盲點。對於了解一些創投的基本名詞等,可以參考Venture Deals。但是沒有一本書是葵花寶典,你唸完之後,就可以保證成功。書只是一個工具。重點還是你對市場的了解,你對這個問題的熱情,剩下的書和知識都是輔助工具。當你確定人生的熱情的時候,你所想要的知識和資源會被你吸引。像是你很想創業,你就會看很多創業的資訊,會不停的搜索這個領域,或早或晚你會碰到對的事物。

我:有什麼該做和不該做的建議給創辦人?

簡志宇:第一個該做的是認識自己。為什麼要創業?第二個是你要創造自己的被利用價值。創投資金自然會追著你跑。network也是一樣。也許他可以在你身上得到成就感,也許他可以傳續他的legacy等等。你要創造自己的價值。

第一個不該做的是不要為了創業而創業。現在很多人創業都是一頭熱。像很多人開咖啡店。可是你真的想過為什麼要開咖啡店嗎?你的人生會因此被fulfill嗎?還是被假象所蒙蔽了。你真的了解咖啡店的經濟學嗎?要賣多少咖啡可以回本?地點要開在哪?現在大家說年輕人應該創業,不該去大公司。其實我認為大部分的人應該要進大公司,像矽谷就有很多大公司的選項。不要因為大家都要創業,我就要創業。也許你運氣好會成功。但是遇到低潮時,沒有支撐系統幫你度過難關,因為你只是因為潮而去做。

第二個不該做的是不要輕易的被他人的意見而左右搖擺。別人的意見只是參考,你要消化吸收之後,擷取適合自己的採用。第三個不該做的是不要用別人的標準衡量自己的成功。

我:有什麼建議給想要跟創投集資的創業家?

簡志宇:要講自己的故事,要真誠(authentic)。創投聽了太多的故事了。如果你只是為了創業而創業,他們都聽得出來。這麼多人經歷過人生掙扎,妻離子散也要創業。聽到之後不一定會投他,但是我們會知道他是賭上自己的人生。

我:對科技業和創業界的性別鴻溝,你有什麼想法?

簡志宇:現在至少我們有意識到性別鴻溝,以前是完全沒有這個意識(awareness)的。要感謝#metoo 運動,從其他產業帶動到創業界,讓大家更注意到power dynamics或是。一夕之間要變好是不可能的,像是最近就有矯枉過正的狀況。有些創投會直接拒絕不同性別的人的會議邀請。這種現象應該是短期的。長期下來應該會恢復正常,往好的方向走。最重要的是每個subpopulation的努力。我們都需要一個role model (楷模)。每個人都在自己崗位上做到最好,讓你成為下一個人的role model。你不一定是做的最好的。你也許是走得最遠,了解得最深入,然後分享你的經驗,特別是錯誤和失敗。讓下一個人可以走你走過的路,不用再重蹈覆徹。一步一步我們就可以往理想境界邁進。

我:有什麼建議給想加入創投的人呢?

簡志宇:為什麼你想要加入創投呢?也許加入創投很夯,聽起來很酷,但是它真的適合你嗎?創投的週期很長,要五到十年才能夠知道你投資的公司成不成功,你做得好不好。你可以等這麼長的週期嗎?你有辦法忍耐嗎?人生有幾個五年,幾個十年可以賭?可能做兩個創投週期就要退休了。如果這兩個週期,你都沒有找到下一個亞馬遜或谷歌,那你怎麼辦?這是你想要的職涯發展嗎?創投有很多失敗的,只是沒有被報導而已。他們還是有領薪水,但可能薪水不會比頂尖科技大公司好。只是說他們如果投資的公司被收購或上市,可以有額外的大筆收入。雖然創投聽起來光鮮亮麗,但是職涯發展不確定性是非常高的,也沒有所謂的規劃路線可以遵循。如果沒有#metoo 運動,大家就不會意識到這是個被白人男性主導的環境。如果你不是insider,你就不會有好的交易。別人為什麼要分利潤給你?你可以提供甚麼價值?除此之外,創投界跳槽機會也比較少,不像工程師多。有些人離開是因為做了很多案件沒有分到錢,就選擇離開。有時候找不到跳槽機會,就只能自己出來創立創投。你如果接受這些的話,再來考慮進入創投界。

我:有什麼建議給我們廣大的讀者?

簡志宇:年輕的時候,不管你是玩社團或是玩音樂,累積到現在,你應該有足夠的資訊認識自己,跟自己對話。你喜歡做什麼事情?什麼事情是你被逼著做的?是時候整理一下這些資訊。經由整理資訊的練習,不管是跳槽或人生其他的決定,你會比較有系統地找到答案。想清楚之後,你可以再問朋友作為參考。而不是先問朋友,那就本末倒置。因為別人不知道你的掙扎,別人不知道你想做的事情。你應該要有自己的想法。

我:你對自己未來五年到十年的展望是什麼?

簡志宇:十年後,我可能不會繼續在創投界。我覺得學得差不多,無法帶給我跟剛開始加入同樣的樂趣。我想要做一些我不了解,我想做但是目前分身乏術的東西。五年的話,更多我之前投的公司應該會陸續開花結果,被買或是上市。當我越來越多經驗,我就可以分析規律,分享給創業家,可以激勵他們。

————————————

****更多我的精彩文章可以到我的臉書專頁

作者矽谷資深女工程師
天下雜誌國際換日線專欄作家Medium Women in Tech Top Writer

你可能有興趣的文章:李婷婷專訪-區塊鏈公司共同創辦人兼科技執行長

作者鼓勵金

喜歡我的文章的話給我一點鼓勵吧~

$5.00

李婷婷專訪-區塊鏈公司共同創辦人兼科技執行長

我在網路上因緣際會的認識了李婷婷。李婷婷在香港科技大學的時候,就跟同校學長胡耀傑一起創辦了區塊鏈公司圖靈鏈 Turing Chain,並擔任技術長。除此之外,他還是在IG上擁有一萬多追蹤者的外拍模特,和在Medium專欄上擁有全球近三千訂閱數的作家,可以說是集美貌與智慧為一身。很榮幸可以訪問他,分享他的女性創辦人之旅。

我:可以分享開始創業的心路歷程嗎?

李婷婷:一開始有一個俄羅斯和澳門的博弈公司透過學校管道找上我們。他們想要用比特幣和以太幣來募資並且建立自己的數位貨幣。當時我正在微軟進行人工智慧的項目。後來因為對人工智慧沒有興趣,毅然決然地辭掉微軟,加入了我熱愛的區塊鏈創業的行列。

我:那一開始的時候,你們如何接案子並替公司打廣告?

李婷婷:公司進行了兩個月後,透過臺北科技大學教授的引薦,有一個電影企劃案找上我們合作,從而打響了我們公司的知名度。這個電影是即將在九月上映的華語圈首部區塊鏈電影,聖人大盜。裡面有知名演員賴雅妍,曾之喬和曾志偉等等。我們公司除了幫助演員做區塊鏈的專業訓練之外,還替他們搭建了一套系統,讓他們可以發行自己的加密貨幣。不僅電影票可以用貨幣兌換,電影的收益也會回饋到貨幣持有者身上,形成一個電影的區塊鏈生態圈。在接到這個案子後,建立了業界的信譽,其他合作廠商紛紛上門。

我:那可以分享一下公司創辦時的資金管理的策略嗎?很多人想創業,但是對於沒有固定收入很沒有安全感,有什麼建議可以給他們嗎?

李婷婷:我們公司很幸運的一開始就有接到案子,所以在兩個月就達成資金正週轉。因為我們都是接到案子才做,不需要前置資金成本,現金壓力也較小。我會建議創辦人一開始簡化所有的東西,例如公司一開始若金流相對簡單,就可以自己記帳,真的有需求時,再找專業人士協助。如此便可以簡化程序和降低成本。除此之外,我們也善用研究成果爭取業界的資金挹注,例如最近一項關於多重加密簽章的研究專案,用來大幅提升加密貨幣持有的安全性,獲全球最大加密貨幣交易所之一的幣安投資。

我:身為女性創辦人,你在networking尚有什麼建議給其他女生嗎?

李婷婷:因為科技界女生很少,當我主動出擊的去聯繫不認識的人時,不論男女,他們通常都會回覆,很容易便可以拿到第一次會談的機會。這是個很大的優勢。我還想跟其他女生說,有時候你會發現在商業會議時,男生會盯著男生創辦人說話,而比較少注視你。但是這並不代表他們不重視你,或是他們不尊重你。有時候只是潛意識的會看著同性的人。像我跟女性創辦人會面時,他們注視我的時間也多一些,所以不要給自己畫地自限的心理壓力。

我:可以分享一下你外拍模特的經歷嗎?

李婷婷:我自己有在經營外拍的IG,有上萬的追隨者,其中很大部分是台灣大學資訊圈。他們先看了我在Medium發表的區塊鏈教學文章,然後追蹤我的IG。我也善用IG和FB經營個人形象,間接推廣我的區塊鏈產品以及公司,藉由社群媒體的流量來達到廣告的效果。像我現在在Hahow平台上的線上區塊鏈課程「不可錯過的時代趨勢:從自學區塊鏈到專家!」已突破2000%的募資門檻。可以說是相得益彰。

外拍模特作品

我:創業過程遇過什麼挑戰?如何克服?

李婷婷:IG裡有時候會有酸民酸我說怎麼可能又是外拍模特,然後又是科技公司創辦人。初期會影響我的心情,但我後來學會忽略流言蜚語,專注在自己想做的事情上面。畢竟他們不過是躲在鍵盤後面的鍵盤俠,我應該把精力放在真正創造價值的事物上。

我:如果給女性創辦人一些Dos 和 Don’t的建議會是什麼?

李婷婷:第一個Do我覺得是要主動交流。雖然科技圈大多是男生,但不要劃地自限,只跟女生講話,若自信的踏出第一步,只要有實力大家都很樂意跟你交流和互相合作。第二個Do是要勇於表現自己,展現自己的優勢,自然會吸引有同樣理念的合作夥伴。第三是女生可以藉由寫文章來展現自己。也許在演講或是見面時,我們受限於性別刻板印象或是身高與體型上的差距,沒有男生的優勢大。但在文字的世界裡,沒有這個問題,例如我正是因為在Medium 寫了區塊鏈教學系列文章,才被台北科技大學葛如鈞教授發掘並邀請擔任區塊鏈微學分課程講師。後來又因一篇「如何自學寫程式?— 心法是成功關鍵」的文章,至今累積400次以上的轉發,更被陽明大學、成功大學、銘傳大學等院校邀請演講。真的十分推薦女生可以多多利用文字發表自己的想法!Don’t方面,我會建議女生不要害怕去要求和爭取。有時候女生看到還可以或不是很滿意的,較傾向勉強妥協,人家也容易因此認為你好欺負而對你態度不一。所以當遇到這種狀況時,女生應該要隨時警惕自己,在開口答應前,應為自己的權益爭取到最大值。

我:有什麼建議給跟你們一樣的學生創辦人嗎?

李婷婷:我認為學生若初期缺乏商業上的人脈,而較難建立業界的信譽,可以透過多寫論文來強化自己的核心技術。像我們發表了三篇論文在ACM, IEEE等著名期刊裡,一來可以打響知名度,二來也可以證明我們的理論有國際論壇背書的水準。因此這是個非常好的途徑。

我:你和胡耀傑身為美國柏克萊大學區塊鏈研究院的亞洲首二位訪問學者。請問國內和國外的創業氣氛有什麼不一樣?

李婷婷:在美國可以很輕鬆自如地跟各個行業的創辦人來個咖啡會談,可以激盪出很多不一樣的火花,不同領域也不會排斥互相了解與合作,例如我們公司在柏克萊校友的推薦下,成功談下全球最大化學工業公司 BASF 的內部區塊鏈員工訓練,以及受邀到內華達大學拉斯維加斯分校演講。但是在台灣,風氣不是這麼流行,大家相對保守,要接觸到自己圈子外的人需要格外努力。

我:那你對公司未來的展望為何?

李婷婷:目前我們公司創辦剛滿一年,初期是間區塊鏈技術顧問公司,現正轉型為區塊鏈產品公司。近期推出 0x1 Certificate 區塊鏈成就履歷,透過區塊鏈的公開透明和可驗證性讓使用者得以真實展現他們的工作經歷,避免被其他說得天花亂墜的人奪走寶貴的機會與資源,放任社會被錯誤的那群人掌權。這也是我們觀察到台灣與國外學生的主要不同點之一,台灣人常常因過度謙虛,而錯失許多難能可貴的機會,0x1 Certificate的理念就是希望改善這個現象。已整合上區塊鏈的課程證書包含台大、北科大、銘傳大學等,也正積極與美國柏克萊大學、香港科技大學與多所台灣大學院校洽談。而與0x1 Certificate 同步推出的區塊鏈考試系統,除台灣與美國外,也廣受墨西哥、埃及、愛爾蘭等國家學生的喜愛。Turing Chain的執行長胡耀傑,也順利在柏克萊大學取得碩士資格,將繼續在矽谷拓展公司業務以及籌資計畫。與此同時,我們也會專注在教學方面,普及大眾對區塊鏈的知識,讓這個新興科技能被市場接受並發揮他的最大價值。

我:那你個人未來的展望是什麼?

李婷婷:我期許自己成為一個深具影響力的科技創辦人,我就是自己的品牌,名字與事蹟也紀錄於維基百科上。

我:最後還有什麼想跟大家說的嗎?

李婷婷:我想跟所有對自己不夠有自信的女生說,當你覺得自信心低落時,可以看看自己已經完成了什麼,和自己身邊願意相信妳、和妳一起合作的夥伴。有時候你完成的已經比身邊的人多很多,身邊的朋友也都是如此認為才會繼續與妳合作。若是仍不夠相信自己,至少相信信任你的人的眼光吧!我們也要學會去看到自己身上的亮點,就像我在我的Medium專欄裡分享的心法一樣,相信自己,夢想就會成真!

****更多我的精彩文章可以到我的臉書專頁

作者矽谷資深女工程師
天下雜誌國際換日線專欄作家Medium Women in Tech Top Writer

作者鼓勵金

喜歡我的文章的話給我一些鼓勵歐~

$5.00

Powered by WordPress.com.

Up ↑

%d bloggers like th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