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2021 (待續)
我在2020前讀完兩本James Richards 的 Currency War 和 Aftermath,為的就是可以在2021年讀他一月熱騰騰出版的這本:The New Great Depression,果然非常精彩。裡面指出根據研究,強制封城並不會使死亡率下降,甚至可能會死更多人,只是把戰線拉長,讓醫療系討不會一次受到太大的衝擊而崩潰。根據歷史經驗像是西班牙大流感,自發性的防疫才是最有效的,或是將醫護人員從寬裕的地方運到缺乏的地方。強制封城就像是給經濟的一個心臟病一樣,對經濟來說是重大創傷。很多中小企業倒閉後,就不會在開業,因為他們已經宣布破產。而遠距在家工作的流行也會導致未來疫情結束後,辦公室周遭的餐廳小商家生意下降。中午或下班順便去買東西的機率也下降了。美國經濟將進入L型蕭條,像日本一樣。有研究指出,疫情造成的美國經濟蕭條可能達三四十年。所謂的蕭條並不是經濟不成長,而是經濟成長極為緩慢,不到經濟體應有的速度。美國絕大部分的GDP來自消費,但是民眾在2020年儲蓄率大增,消費大降。而如果就業市場依然蕭條,消費會持續低迷,而造成工作機會更少的惡性循環。
1/22/2021 (待續)
作者提到現在的美國屢破紀錄的股市新高已經跟經濟根本面脫節。經濟明顯消費下降,甚至可以說是休克,但是為什麼股市屢創新高呢?因為指數現在被幾個大的科技公司像是臉書亞馬遜等給主導,但是在疫情下,這些公司往往毫髮無傷,或是受傷甚微,甚至因為小商家的倒閉而獲利。除此之外現在的股市交易大多為機器操控。機器只要掃到經濟補助等關鍵字就立刻購買股票,不管這樣的財政措施是否真的有效。導致於雖然經濟補助並沒有真的刺激到經濟,但是機器盲目地根據關鍵字購買股票而炒高了股票。作者預期股市終究會回歸經濟的基本面,不可能一直持續脫節。
在目前美國國債台高築的情況下,聯準會的目標是增加通膨。通膨增加,錢就越來越不值錢,債務就相對地變便宜了。這樣就不用擔心美國國債債務違約。聯準會最憂心的是通縮(deflation)。通縮的話,錢的相對價值越來越高,債務就相對的越來越貴,對美國國債來說是雪上加霜。除此之外債務對GDP的比例 (debt to GDP ratio) 也會增加,造成債務違約風險增加。目前國會和聯準會並沒有準確的方法來製造通膨,作者預期我們將會因為消費者消費下降,迎來通縮,像日本一樣的失落三十年。
2/2/2021 (待續)
在書中的結尾作者提到在這樣的亂世中,賺錢的方法就是利用Cognitive Dissonance(認知失調)。認知失調就是當認知(Perception) 跟現實(Reality) 有所衝突。就像你站在鐵軌上,火車向你駛來,你認為火車不會撞到你,但是事實上火車會撞到你。這時候只有兩種結果,一個是你改變想法,接受火車會撞到你的現實。或是你被火車撞了,然後理解火車確實會撞到你。當有這些認知差距(Perception Gap),就是你賺錢的機會。而現在屢破紀錄的股市就是和現實脫節。現在我們正經歷著史上最嚴重的疫情,最嚴重的經濟蕭條,六零年代以來最大的暴亂,但是股市卻完全沒有表現出來。就算股市是對未來經濟復甦的預期,要回到2019年的經濟程度至少也要等到2023年。
效率市場假說 (Efficient-Market Hypothesis)是錯的。這個假說是一群教授在芝加哥大學想像出來的,然後傳給大眾。市場從來不是有效率的。而效率市場假說認為個人無法打敗市場(beat the market),所以建議大家都去買指數基金。這對華爾街收手續費來說很有利,但是對於每十年要損失三成的投資者來說很不划算。你可以用好的預測,好的入場時機和合法的訊息來打敗市場。
2007年金融危機開始後半年,因為市場一些有利消息,股價創下新高。一直到雷曼兄弟倒閉,市場才真正接受金融危機的現實並且股市大崩盤。市場並沒有看到2008或是2020年的崩盤,了解並預測未來走向是你該做的。那要怎麼打敗市場呢?
第一步作出準確的預測,第二部準確預測政策反應,然後預先根據這兩個預測交易。因為市場的變化,你應該每半年重新評估並作調整。多元性投資應該要跨資產類別,而不是集中在同一種資產類別像是股票。那具體要怎麼做呢?下集待續。
2/26/2021 (待續)
作者認為股市最終會回歸現實基本面下跌,但是有一些類別還是會表現比較好,像是國防業。因為一些國際熱點像是台灣海峽,南海,北韓伊朗等,某些國家會滋事以轉移國內對疫情的焦點,順便測試美國,因此國防預算會增加。此外像是國家資源類別像是石油,水,礦物,農作物等會因為供應鏈大亂,但是剛性需求依然強勁導致價格上漲。最不受疫情影響的科技業類別已經上漲許多,所以不清楚還有多少上漲空間,但是本身巨大交易量就有可能帶動上漲。
隨著經濟緩速成長,上升的破產率,債務危機,持續高漲的失業率和通縮,股票會下跌。數據模型估計在2021年底前道瓊會跌至一萬六,S&P跌至1750,除了國防,國家資源類別,科技股和黃金。那為什麼是黃金呢?
當尼克森總統讓美元跟黃金脫鉤時,那時的計畫只是短暫脫鉤,讓美元貶值,然後再回歸金本位。但是因為水門案,回歸金本位這件事就沒有發生。金價取決於三大因素。第一個因素是基於國際地域政治發展,金融戰爭,全球疫情造成市場崩跌等造成的恐懼。第二個因素是real interest rate,包括nominal interest rate和通膨。黃金本身沒有利息,要跟現金競爭投資人的青睞。當real rate比較高的時候,現金就比黃金吸引人。第三因素是基本供需。在武漢肺炎疫情剛開始時,恐懼因子飆高了金價。後來的股市高漲緩和了恐懼因子,但是這並不會持久。緩慢的經濟復甦,第二波疫情到來和股市回跌和中國在東亞的衝突會再度推高金價。第二個因素因為美聯儲瘋狂印鈔,並將利率壓近零,所以對金價來說也是順風。至於第三個供需因素,中國俄羅斯和伊朗土耳其正在買上千噸的黃金,而國際礦場的開採率因為2013年金價崩盤,而從2015開始持平。要重新開啟關閉的礦場,至少要五到七年等資金和執照到位。在供給持平,需求增加的情況下,價格會繼續上升。
有三個因素會繼續推動金價上升。第一個是因為瘋狂印鈔而對美金失去信心。如果美聯儲需要回歸金本位來重拾市場對美元的信心,黃金至少需要到一萬美金一oz或更高。如果不到這個價位,中央銀行將被迫縮表減少市面上的現金來達到這個價位。第二個因素是金市的持續牛市,根據之前的牛市紀錄的漲幅和牛市長度,這將會在2025前將金價推升到一萬四美金。第三個原因是第二波的恐慌買壓,有可能是第二波的疫情,或是意料之外的國際政經地域動盪。只要其中一個發生都會推動金價漲破兩千。
金礦股票也會隨著金價上漲而上升,但通常會在六個月之後反應,所以金礦股票會在2021年末上漲。這是因為礦場有固定支出,直到營收可以打平之初開始獲利後,金礦股票才會開始飆升。但這並不代表金礦股票一定會上漲,還是要根據管理團隊和技術團隊水平。作者預估金價會在2021年初突破2500美金,並可能在2025年達到一萬四美金,這樣的話四年的投資報酬率是七百趴。
儘管作者對金價非常樂觀,但是最近金價頻頻下跌,似乎並沒有像作者預期的一樣在2021年初突破2500,反而跌到一千七左右。
3/22/2021(完結)
至於房地產,商用房地產會因為疫情,零售商家倒閉,2020的暴動造成的店家破壞而持續下滑。除此之外,在家工作模式的成功會重新改寫辦公模式,公司可以省下昂貴的辦公室租金。共享辦公室wework因為小公司經營困難和在家工作模式的成功而導致需求下降。wework是紐約最大的商用地產租戶。最終商用地產會觸底反彈,但是需要一段時間。觸底最早的時間會在2021下半年。
住家房地產則是另外一個景象。從都市逃離到外的風潮只是個開始。除了較低的生活費用,逃離減少警力造成的都市暴動和提升的犯罪率,低利率和都市高昂的稅賦都是推手。在都市外圍的新建案,有好學區和低稅率是個不錯的投資。特別是專門做投資單位的資深建商是不錯的選擇。像Arizona, Texas, Floria這樣的旅遊勝地,房地產會很熱門。投資人也不該錯過Pacific Northwest,洛磯山脈,特別是零個人收入所得稅的州像是Washington, Wyoming, Tennessee 還有 New Hempshire.
再來談到現金,現金未來兩三年會是表現最好的資產。現今也許利息很低或甚至是零,但是在通縮的情況下,實質利率很高。如果通縮2%,那現今的實質利率就是2%。雖然現今的數量不變,但是購買能力增加了2%。除此之外現金也不像其他資產如股票或是房地產,在轉換時需要付手續費。並且現今可以減少你資產配置的波動。
美國國債從兩年到三十年到期都有。較長的期限因為風險波動較大提供較高的利率。如果利率降低,國債價格上升,如果利率提高,國債價格下降。五到十年國債是個不錯的選項,有足夠的流動性,略高的利率和大幅的國債價格上升的潛力。國債的缺點是利率已經這麼低,所以未來利率只能上揚。但是雖然利率很低,但是實質利率並不低。實質利率是nominal 利率減掉通膨。現在的實質利率是0.75%。只要還有通縮危機,實質利率過高而無法刺激經濟,國債的牛市將會繼續。
作者建議投資資產組合為下:三成的現金,一成的黃金,兩成的住家房地產,兩成的國債,一成的股票和一成的其他投資組合。現金的配置是保有將來投資的機動性,可以根據經濟復甦情況調整。黃金和房地產可以保值,所以如果通膨比預期早來臨的話,是不錯的配置。黃金和國債可以買了並且持續持有。因為Fed保證不會生息,所以買國債的話可以確保賺錢或是保值,賠錢的風險低。股票應該著重於自然資源,礦產,商品,能源,水,農業和國防。這些都是熊市時表現好的類別,並且會在牛市時表現得比其他類別好。房地產和黃金是通膨hedges,國債和現金是通縮的hedges。這個組合的多元性可以確保在各個情況下都表現良好。
作者認為雖然歷史上曾有經濟危機和嚴重的疫情,但是從未像現在一樣是同時發生。現在是疫情,經濟蕭條和社會動盪的疊加。而這樣的疊加會有爆炸性的倍數成長效果。美國最大的經濟問題就是債務,過於龐大的債務導致美國人寧願存錢,肯花錢,降低錢的流動性,並讓阻礙印鈔。低利率並沒有幫助,因為人們需要更努力存錢來達到目標。而因為債務高昂,必須依靠加稅或是通膨。因為這些不樂觀的前景,人們更需要存錢了。高稅率可以支付國債,但是會降低經濟活動而造成更大的傷害。如果通膨可以超過利率,那債務負擔便會減輕。如果通膨4%,利率2%,那就等於是實質債務在三十五年內減半。Fed知道如何控制利率,但不知如何製造通膨。
這本書詳盡的解釋作者對疫情造成的經濟衝擊,並且讀者可以如何應對,和他背後的歷史及原理。所有的投資都有風險,在這提供給大家做參考。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