矽谷的適者生存法則

在公司的休息室裡,我們興奮地討論著下禮拜的聚餐地點。老闆很豪氣地說“餐廳你們挑吧!我都可以!”大家樂得不行,努力思索哪間餐廳比較昂貴,平常捨不得去,剛好這次可以讓老闆帶我們去嚐鮮。隔天早上,老闆被叫進了會議室。出來之後,他便匆匆地收拾東西回家了。原來他被裁員了!被裁的還有他的老闆和好幾位其他在公司工作多年的同事。就算我已經在矽谷工作十年,生存下來數不清個裁員潮,仍然是十分驚嚇!畢竟是每天一起工作的人。昨天才談笑風生,今天就捲鋪蓋走人。這就是矽谷光鮮亮麗的另一面!殘酷而現實!而這一切不過是公事公辦!(This is just business!)

not-personal.jpg

矽谷現在風潮就是即使公司業績表現良好,仍會定期裁員。三個月一小裁,六個月一大裁已經是家常便飯。裁員的方向有好幾個,包括定期裁掉一些年資久遠,薪資福利昂貴的員工,這樣他們才能在招一些衝勁十足,薪資相對便宜,CP值高的年輕員工。裁掉不寫程式的經理職位,讓剩下的經理一次管理更多人,變成一個扁平的flat organization with less hierarchy。這樣做的目的是減少中間管理階層,增快決策速度,把權力交還給工程師(empower the engineers),增加工程師的工作滿意度。有什麼問題也可以更快的讓上層知道並解決。同時上層會更貼近工程師,減少辦公室政治,理解他們做了什麼和遇到的困難,而不是中間隔了好幾層造成資訊的扭曲或遺失。除此之外,少了昂貴的中間管理階層,又可以多請幾個工程師來寫程式,何樂而不為。

flatorg

更有甚者,有的公司是表現不佳,立刻炒魷魚,像是netflix(網飛)就是著名的業界代表。高薪高壓。你拿得起這麼高的薪水,就要擔得起做不好隨時被炒的心裡準備。臉書則是比較初級的員工若在兩三年內無法升職,自動炒魷魚。他們認為你三年都升不了,代表你過得太安逸,可能在混吃等死,亦或是能力不足,不是可造之材,沒有可塑性。公司需要的是有潛力並且願意努力的人,才能帶著公司往前走。這樣的工作壓力之大可想而知。但同時去蕪存菁,能夠留下的都是萬裡挑一的人才。

這是截自大陸一畝三分地論壇的網友分享。Screen Shot 2018-09-14 at 7.44.01 AM

那麼在裁員潮或是炒魷魚潮裡的生存法則是什麼呢?

生存法則第一招就是謙卑的認清在人才市場裡,任何人都是可以被取代的。公司就算沒有總經理,還是可以找到繼任者,並繼續經營下去,更何況其他的員工。當初蘋果總經理賈伯斯過世,庫克接任的時候,大家一片唱衰蘋果。幾年後,蘋果欣欣向榮,並且是全世界第一間市值突破一兆美元的公司!如果你認為公司沒有你不行,那只能說這是個美麗的誤會。誤會的人是你! 我年輕氣盛的時候,在交出辭呈跳槽之後,心裡暗暗的想怎麼沒有出價挽留我?後來聽同事轉述。老闆淡淡的說”任何人都是可以被取代的。” 雖然後來輾轉聽說招了三個人做我一個人的工作,但終究是可以取代的。

 

生存法則第二招是清晰的知道自己的競爭優勢和市場定位。如果你的競爭優勢是領導力,你就要確保你的領導力發光發亮被看見。如果你的競爭優勢是寫程式,你就要好好的寫,展示你的專業才華。你要讓老闆清楚的看到選擇你的優點是甚麼,他可以把你擺在甚麼位置。你能被擺的位置越多,留下來的機率越大。

competitive-edge.f44bf53dc8362b790ae22cf14508e20085

除此之外,知道自己的市場定位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定要定期做個自我評估。如果是組裡吊車尾的,那要加把油好好努力,你的情況相對危險,在裁員名單中可能是前幾位。如果是中間或者優等,那麼情況相對安全,需要繼續保持。自我評估的方法跟著不同職業有不同的標準。你可以採用老闆的考績評比標準。假設你是工程師,便須要看看自己和同事寫的代碼的質量,數量和競爭優勢的重要性。可能組裡不需要一百個很會寫的工程師,但是需要九十個很會寫程式的,搭配十個很會溝通領導的人,才有辦法順利的把項目完成。假設你是業務員,你便須要看你的業績在同儕中排名如何,是不是持續進步或持平而不是走下坡,跟你的同事相對表現相比如何。

市場定位的另一個標準就是你的CP值。大家買東西總是要求CP值,老闆雇用員工的道理也是一樣的。假設有一個人是組裡最會寫程式的,領了五十萬,但是他的產值大概是三十萬。老闆可能會裁掉他,換成兩個二十五萬的工程師,或是找另外一個能夠產出五十萬產值的工程師。如果一個人的產值跟他的薪水相比較低,也是裁員的高危險群,要想辦法提高產值。要時時思考為甚麼老闆要僱用你,而不是其他人。

最後生存法則大絕招就是隨時準備好離職。如果你相信老闆信誓旦旦且慷慨激昂地把手放在胸膛,說不會裁員是真的話,那就太天真了。大概跟相信世界上真的有聖誕老人一樣的天真。老闆有可能層級不夠,不知道會裁員,因為自己可能要被裁了,只是還沒被通知。也有可能是被他的上級要求交出一分裁員名單,他也只能照做。或是事後會用各種創意詞彙包裝裁員這件事,像是我們這不是裁員,是職缺不需要了(role elimination),或是更新人才(tech refresh)等等之類讓人翻白眼之餘,暗暗讚嘆語言創造多樣性的美麗的話。或是他可以道歉說他盡力了,他很抱歉。請問你能拿他怎麼辦?如果他真的說我們會裁員,那不是軍心大亂,更加一發不可收拾。所以相信老闆這種話,然後捶胸頓足,我只能說該從童話世界回到殘酷的現實了。老闆裁員是正常。不裁員是運氣好,這是員工難以控制的。你可以控制的是隨時更新履歷表,隨時充實專業知識,準備好面試。這樣一來,就算裁員,你立刻可以找到下一份工作,甚至更好的工作。柳暗花明又一村。更有甚者,拿了資遣費,同時到新公司上班等於賺兩份薪水。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再說就算沒裁員,你在專業能力的精進,對以後的工作也會有所幫助。總之投資在自己是絕對只賺不賠的好買賣。

職場就跟亞馬遜叢林一樣,適者生存,不適者淘汰。以老闆的角度來說,他要是不淘汰不適任的員工,明天公司可能就會被市場淘汰,或是逼走真正優秀的員工。所以有時也是不得以的選擇。如果可以當好人,誰不想當好人? 我們所需要做的就是保持警惕,隨時做好準備進可攻退可守,才能立於不敗之地。

download

 

 

 

 

 

 

Leave a Reply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

Powered by WordPress.com.

Up ↑

%d bloggers like this: